教育是立国之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如颜浊邹(注:当时的大盗)之徒,颇首业者众。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 西汉教育制度之重要性,乃以育才与选贤双轨并进。换言之,乃是教育制度与选举制度之配合行使。由地方……申送十八岁以上青年入太学,……甲等得在宫廷充皇帝侍卫,乙等回归本乡作吏。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三 康有为屡次上书失败后,认识到今当多难之秋,……“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界,莫亟於教育。”严复明确道:“民智之卑……惟急从教育上著手,庶几逐渐更张也。”
——张良才、孙传宏《中国教育社会价值观的百年嬗变》
材料四 全国教育战线十七年的工作怎样估计?我看,主导方面是红线。应当肯定,十七年中,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不管是科学工作者还是教育工作者,……辛勤劳动,努力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教育工作者,他们的劳动更辛苦。
材料五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请回答:
(1)孔子是古代大教育家,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对中国古代教育的普及所做出的贡献。
(2)据材料二指出汉代教育制度的重要创新举措是什么?这一创新举措是哪位封建帝王开始实施的?
(3)材料三中康有为、严复的共同主张是什么?在他们的推动下,十九世纪末中国发生了一场什么政治运动?
(4)材料四中邓小平充分肯定了1949-1966年的教育工作。经过这十七年的努力,我国的教育事业在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什么重大成就?
(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所采取的重大举措。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亚里士多德)的卓越贡献主要是开创了逻辑学、物理学、生物学和人文科学等学科。作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伟大学者,他试图找到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秩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材料三 布拉曼特借鉴了布鲁内列斯奇的大穹顶,但又向前跨进了一大步……不仅在造型上更有表现力,同时也在教堂室内形成了更丰富的空间层次,比之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空间更胜一筹。其室内空间既有几个不同的区间,又宛转流通,统领在中心的主穹顶之下,整体性非常之好,其设计更富有想象力。……如果非要找一个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形象的话,穹顶可以是一个答案,尽管穹顶这一形式并非诞生于这一时期。
——方晓风《完美的穹顶——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创新路径》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亚里士多德教学内容上所涉及的领域。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对近代西方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罗马大斗兽场是如何把希腊和罗马的建筑艺术融合为一体的?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3)布鲁内列斯奇和布拉曼特分别为哪两大建筑设计了穹顶?根据材料,概括布拉曼特设计的穹顶的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统治者对长城有这样的诗:“万里经营到海崖,纷纷调发逐浮夸。当时费尽生民力,天下何曾属尔家。”“即论胜国何能守,说到秦人更可嗤。毕竟成城需众志,皇图巩固在于斯”。
材料二 康熙帝在上谕中指出:“昔秦兴土石之功,修建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其时岂无边患?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自固,所谓众志成城也。”
——摘自《清圣祖实录·康熙》
材料三 孙中山先生曾评价:“始皇虽无道,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上大禹治水等”。
材料四 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1368~1644),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世界遗产委员会
(1)材料一中清朝统治者认为“皇图巩固”在于“成城需众志”是否有道理?举出清朝史实说明之。
(2)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康熙、孙中山对秦始皇修建长城看法的角度有何不同?今天我们对长城价值的认识与康熙有何不同?
(3)材料四中世界遗产委员会高度评价长城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样评价的依据。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长城的修筑方法和建筑风格。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新唐书》
材料二 真正的独立,仿佛一座大厦,而政府的统一,乃是这座大厦的主要柱石……大家应当对它抱着诚挚的、经常的和坚定不移的忠心……尊重它的权力,服从它的法律,遵守它的措施,这些都是真正自由的基本准则所构成的义务。
——1796年华盛顿总统的“告别辞”
材料三 就国内政策而论,拿破仑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开明专制君主。……虽然他对国家实行独裁统治,但统治效率很高。……拿破仑这些实在的成就使他受到普遍的欢迎。虽然也存在着渴望复辟旧制度或是认为拿破仑背叛了革命的政敌,但是大多数人则都因为他结束了骚乱和建立起了一个可信任的、强有力的政府而向他欢呼。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归纳唐太宗治理东突厥地区政策和措施。
(2)材料二中“政府的统一”是指什么?华盛顿在1789年以前,曾为“政府的统一”事业做了哪些主要的努力?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盛顿和拿破仑在治国方略上有何相同之处?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有“民本”而无“民主”的思想元素。“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中国人接受和传播“民主”,最初也是把它说成与“三代法度”相符,与“君主”掺和在一起,视为“君民共主”甚至“为民做主”。
——摘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下)
材料二:孙中山在广州,曾系统地演绎了他的理想:中国应有一个民治、民有、民享的国家.而其政府则在三权鼎立的模式外,还有两个独立的权力——继承中国文官传统的监督权(御史纠弹)与人事权(考试与督责)。在那个年代,资本主义的弊病已受到社会主义的挑战,孙中山将自由经济与公民权力节制配套的观念毋宁有其及时的特色。
——摘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人对民主的认识及其成因。
(2)材料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较之材料一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商对中国经济渗透的日益加剧,外商广告集中式的出现在数量和种类急剧增加的报刊上,一些有识之士才逐渐认识到广告在商品竞争中的重要作用。“近世商战之声浪,若怒涛之澎湃然,各呈其能,各炫其技,以互相角运于世界,孰胜孰负,变在俄顷。而商人之恃以战争者,厥为广告”。基于对广告的重视,民族实业家开始有意识地掀起广告攻势,他们根据自身‘实力与产品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广告形式。行走的小商人们采取吆喝、吟唱或借助锣鼓发音的形式吸引顾客,而坐贾们则注重门面装修与招牌设计,注意突出自己的品牌特征。
据统计,当时的中文报纸如《申报》、《上海新报》刊登了大量的外国机器广告。这些机器使用范围很广,从日常使用的灶机、缝纫机、灭火水龙到工业运用的织布机、挖泥机、汽机等,涉及了当时所有实业部门。无论是北方重镇天津的《大公报》还是南方重要商埠上海的《申报》,都刊登过大量的社会广告。这些社会广告从内容来看,应归属于时下报刊所常见的“热点话题”、“社会广角镜”之类栏目。如《大公报》刊登一则名为“有冤难伸”的广告,从字字血泪的控诉中可以看到,广告主控诉的已不仅便是与此案相关的官员,而且还将控诉指向了整个官僚体系的腐败。这种批判性很强的社会广告在《申报》中也屡见不鲜。新式学堂的招生广告也开始出现在一些有影响力的报刊上,新式教育必须配备新式教材,不久介绍教材的广告也随之出现。广告还时刻警醒人们“讲究卫生,时时洁齿,中外人士,天天如此”,不能“乱发蓬松,皮屑纷纷”,要“不生痰不吐痰”。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广告业的产生与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广告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广告业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