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上半叶,法国经过大革命的洗礼后,资产阶级的地位逐步确立,人权思想深入人心,尊重个性、强调自我、注重个人情感成为新的时代风尚。进而产生的是强调主观情感、追求个性表现的浪漫主义艺术。下列理解和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是雪莱、德拉克洛瓦、塞尚 |
| B.偏重向外,朝对象感性世界开掘 |
| C.偏重内心,向自我心理探求,揭示复杂矛盾的内心 |
| D.偏重客观、揭露和批判社会现实 |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
| B.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
|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
| D.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
史皮尔在《最古老与最年轻的国家:中国与美国》(1870年)中说:“中国人民的竞争使整个政府管理的政治原则公开化。听吧!西方国家,它没有世袭等级,或许没有个人荣耀,它没有财富的权力,它不主张任人唯亲,它也不去迎合世俗的偏见和利益。”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古代中国社会没有世袭等级 |
| B.科举制的选官依据是门第 |
| C.科举制是较为公开的选官制度 |
| D.科举制加强了君主专制 |
汉代颁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其目的是()
| A.壮大皇族力量 | B.保证列侯利益 |
| C.加强中央集权 | D.笼络王侯人心 |
柳宗元《封建论》中记载:“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肯定中央集权制度,其奠定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
| B.肯定中央集权制度,其维护了国家统一 |
| C.否定中央集权制度,其激化了阶级矛盾 |
| D.否定中央集权制度,其束缚了社会的进步 |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这主要说明()
| A.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
| B.郡县制有利于赏赐功臣 |
| C.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 |
| D.分封制与郡县制应并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