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年,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炸的地雷上……直接随之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而到了1862年夏,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一文中指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马克思的观点发生这样鲜明的变化,其根本原因是马克思认为
A.太平天国运动既不反对帝国主义也不反封建主义 |
B.太平天国与清政府是腐朽与丑恶的对立,两者并无本质的区别 |
C.“革命”的太平天国之战,不过是屡见不鲜的改朝换代的新尝试 |
D.当时中国社会生活停滞,未有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力量的必然产物 |
郑樵在《通志.氏族略.氏族序》中记载:“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此近古之制,以绳天下,使贵有常尊,贱有等威也。”谱学的兴盛说明:
①家族制度受宗法制的影响②门阀士族势力强大③社会等级森严、流动性差④行政管理系统发达:
A.②③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秦汉时代,南方的郡面积都比北方的大得多。例如,秦朝北方的河东、上党、太原等五郡才相当于今山西省,而南方的长沙郡就相当于今半个湖南省。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秦汉时期
A.北方地区开发的程度更高 | B.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更重要 |
C.南方驰道等交通设施更完善 | D.北方地区实行郡国并存制度 |
《朱子语类》中说:“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在此,朱熹
A.重申君臣父子等级观念 | B.强调理学的社会功能 |
C.关注社会秩序的稳定 | D.强调道德纲常即天理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一个国家该要有—个凝固的中央。开始是封建,四分五裂,慢慢地就统一集中。然而自汉迄唐,就已有过于集权之势。到宋、明、清三朝,尤其是逐步集权,结果使地方政治一天天地衰落”。这说明
A.从汉朝到唐朝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
B.宋朝以后,由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使地方再无反叛 |
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程度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应适度 |
最近,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牵动各方神经。早在2011年10月,联合国安理会就欧盟国家要求对叙利亚采取制裁措施草案进行表决,印度等4国投弃权票,美国等9个国家赞成,但因俄罗斯和中国投反对票而未能通过。就国际格局而言,上述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A.中俄形成了结伴而不结盟的国家关系 | B.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外交态度 |
C.当今世界政治力量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 D.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的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