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资料显示:1967年至1976年的10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7.1%,社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6.8%,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4.9%。具体到各年,动乱最严重的1967年,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9.6%,1968年比上年又下降4.2%。其余各年均为正增长。如果上述史料真实可信,那么这一时期保持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A.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 B.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
C.邓小平的“全面整顿” | D.领导集团的团结奋进 |
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 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
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 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
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 |
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 |
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 |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
C.君权至上的后果 |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秦朝御史大夫 | B.汉朝丞相 |
C.唐朝六部尚书 | D.明朝内阁大学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