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存在与否感到难以预料、心中无底时,往往就说“信则有,不信则无”。这种观点从哲学上看,实质上是认为
| A.世界是由人创造的 | B.思维决定存在 | 
| C.存在决定思维 | 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 
托马思·阿奎纳说:“凡事物运动,总是受其他事物推动……最后追到有一个不受其他事物推动的第一推动者,这是必然的。每个人都知道,这个第一推动者就是上帝。”这一观点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 | B.客观唯心主义 | 
| C.朴素唯物主义 | D.机械唯物主义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
 ①哲学和具体科学的辩证统一
 ②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③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④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无论是唯物主义者还是唯心主义者,无论他们争论多么激烈,但是他们始终也逃脱不了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这个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 
| B.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的问题 | 
| 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 
| D.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问题 | 
“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其意思是说
|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 
| B.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 | 
| C.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 | 
| D.哲学是世界观,各门具体科学是方法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