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省区是我国著名的能源基地,读图回答25~28题。
丙地煤炭外运至沿海港口的专用铁路是( )
| A.京包线 | B.大秦线 | C.神黄线 | D.焦日线 |
该省是我国煤炭第一大省,但目前外运能力仍显不足,除修建有关铁路外,最有效的措
施是( )
| A.建坑口电站 | B.大力发展钢铁工业 |
| C.加强水运 | D.全面推广煤炭液化技术 |
该省环境污染严重的根源是( )
| A.煤炭的露天开采 | B.矿区道路的铺设排弃大量土石 |
| C.开矿井巷道的建设 | D.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
山西省能源调出结构变化( )
| A.说明能源输出中煤炭的比重逐渐下降,提高了经济效益 |
| B.利于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
| C.减轻当地环境污染,提高生活质量 |
| D.减少水资源用量,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 |
读“某国家略图”(图3),完成问题。
该国家的地形特征可以表述为
| A.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降低 |
| B.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由西向东降低 |
| C.平原、高原面积广大,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降低 |
| D.地形以盆地为主,地势由西向东降低 |
该国家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其主要的农产品有
| A.小麦、棉花、葡萄等 |
| B.玉米、甘蔗、葡萄等 |
| C.水稻、大豆、棉花等 |
| D.小麦、甜菜、葡萄等 |
图中R河流域内的相对高度最大可以达到(单位为米)
| A.199<H<200 | B.799<H<800 |
| C.599<H<600 | D.999<H<1000 |
读“我国某地区地貌类型比例表”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图”(图2),完成问题。
| 地貌类型 |
占土地面积比例 |
海拔(米) |
粮食作物 |
| 平原 |
20% |
<200 |
水稻 |
| 丘陵 |
60% |
200—500 |
水稻、冬小麦 |
| 中、低山 |
15% |
500—3000 |
冬小麦、马铃薯 |
| 高山 |
5% |
>3000 |
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 A.东北地区 | B.西北地区 | C.西南地区 | D.东南地区 |
该地区耕地比重过高,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 | B.全球气候变暖 | C.酸雨 | D.水土流失 |
该地平原面积小,但耕地比重高,其主要原因是
①开垦历史悠久 ②地形平坦,便于开垦
③人多地少,过度垦殖 ④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读图1中的甲、乙两幅图,完成问题。
与图乙比较,图甲
| A.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大 | B.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小 |
| C.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大 | D.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小 |
B城市位于A城市的
| A.西南方向 | B.东南方向 |
| C.西北方向 | D.东北方向 |
图乙中的国家是世界上洪涝多发区之一,造成这一现象的自然原因是
①年降水量大,降水变率大 ②季风气候,降水集中
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④植被破坏严重,生态功能减弱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河流侵蚀作用中的溯源侵蚀,是河床深切作用逐渐向河流上游方向发展的过程。图为某地的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据图回答问题。
关于图中水文和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L1、L2、L3、L4为河流 | B.L3是L1河与L2河的分水岭 |
| C.L3河落差最大 | D.L4河水流较急 |
若图中河流侵蚀作用不断增强,则未来可能出现的是
| A.山地一定变得更低 |
| B.分水岭与河谷之间的高差变小 |
| C.L3附近的等高线将逐渐向南凸出 |
| D.L4河与L1河连成同一水系 |
图中a为晨昏线, c为经线,b为c线上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点。读图回答问题。
当a、c两线重叠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京和海口昼夜等长 |
| B.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 |
| C.b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 |
| D.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 |
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b地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