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级政府都是不可信任的,但是级别越高、距人民越远、权力越集中和强大的政府,越需要特别的限制。”因此,1787年的美国宪法规定
| A.实行“邦联”体制,美国中央政府对各主权州只进行松散的统治 |
| B.总统、议员均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真正体现“主权在民”理念 |
| C.在中央政府权力结构中遵循“制约与平衡”原则,避免绝对权力出现 |
| D.总统只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实际行政权属于国务卿 |
《历史性的转折:1917年俄国革命》中写道:“二月革命的胜利是在彼得格勒决定的,莫斯科和其他大城市、外省以及前线,基本上是平静地、和平地接受了2月底3月初彼得格勒的事变。外省的二月革命被称为‘电报革命’,这一说法反映了地方上二月革命的实际过程。”“电报革命”的出现集中说明
| A.革命的影响仅限于彼得格勒 | B.社会主义革命条件的成熟 |
| C.俄国社会反对进行暴力革命 | D.沙皇专制统治不得人心 |
1701年,英国国会通过《王位继承法》,杜绝了斯图亚特王朝占有英国王位的野心,也排除了天主教徒继承英国王位的可能性。此时的英国
| A.责任内阁制尚未形成 | B.国王的行政权得到扩大 |
| C.首相已经能够决定国家的重要政策 | D.王位世袭制已废除 |
“泰西诸大国,自俄罗斯而外,无不有议院。……议院者,所以通君民之情者也。凡议政事,以协民心为本。大约下议院之权,与上议院相维制,上下议院之权与君权、相权相维制。”这个观点的倡导者应是
| 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 | B.辛亥革命时代资产阶级革命派 |
| C.甲午战争前后资产阶级维新派 | D.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知识分子 |
近代某文件规定:“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有如尊崇满洲朝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科,应由各书局自行修改……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中学校以普通教育,健全国民为宗旨。”该规定体现了当时教育的特点是
| A.塑造民国民主精神 |
| B.国民教育体系已经完善 |
| C.为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做舆论准备 |
| D.体现了民族主义的时代精神 |
下图是一张拍摄于1920年2月的老照片,北京大学首次迎来了3位女子旁听生,三名裹着小脚的女子在北京大学留下了她们的合影,国立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率先开放女禁。对这一事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大学开放女禁使女性形式上获得完整的教育权 |
| B.女子获得高等教育权标志着中国近代民主化达到高峰 |
| C.有助于把女子从“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 |
| D.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有利于女子教育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