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甲、乙、丙、丁表示四种物质,它们的部分化学式和微观示意图分别列于下表。
|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图例:![]() |
| 化学式 |
H2O |
C |
? |
H2 |
|
| 微观 示意图 |
![]() |
![]() |
![]() |
? |
(1)请写出丙物质的化学式 ,画出丁物质的微观示意图 。
(2)构成甲物质的粒子是 (填“分子”或“原子”),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化学式)
(3)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若20g甲与12g乙充分反应,可生成丙物质的质量为 g。
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多数只与氧气反应,也有不同的,如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不仅与氧气反应,还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图,燃烧匙内放入红磷,测得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1)若用木炭代替红磷,在不改动装置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后,几乎没水进入集气瓶中,原因是;
(2)若用镁条代替红磷,实验后,集气瓶中进水的水量应该(填“大于”或“小于”)1/5;
(3)用铁丝也不能完成实验,请你总结该实验所用药品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①;②;
③。
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1)铁在氧气中燃烧;
(2)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3)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反应。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主要有①反应温度;②反应物浓度;③是否使用催化剂;④物质间的接触面积大小。请用序号填写如下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因素。
根据如图1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如需要随时控制反应速率并节约药品,发生装置最好选用,收集装置选用,能用此收集方法的原因是,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填字母);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是,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
(4)如用G装置收集氧气,开始收集的最佳时刻是,实验结束后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可能的原因是.
(5)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硫酸铵和固体熟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应用装置,收集氨气最好用装置.
(6)为了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可用如图2装置,氧气需从端进入(填序号),量筒的作用是.装置内的空气对测量结果(填“有影响”或“无影响”).
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该周期中,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
(2)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元素过渡到元素,并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
(3)与氯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填元素名称).写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符号各一个:阳离子,阴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