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通过材料的搜集整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是学生应具备的科学素养。小明在电视上看到如下新闻:2011年6月4日,浙江杭州一辆运输苯酚的罐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使苯酚泄漏进入新安江。小明通过网络查到以下资料:
资料1:苯酚又叫石碳酸,可与NaOH溶液反应。
资料2:苯酚有毒,对皮肤有强腐蚀作用。
资料3:苯酚常温下在水中溶解度不大,在65℃以上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易溶于酒精若有市民不慎把苯酚沾到皮肤上,小明根据资料应给出的恰当处理方法是

A.用冷水洗 B.用65℃以上的热水洗
C.用NaOH溶液洗 D.用酒精洗
科目 化学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加碘盐的检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烧杯和蒸发皿都可以直接加热 B.不锈钢和金刚石都属于合金
C.氯化铵和硝酸钾都属于复合肥料 D.锌和碘都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下列图示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
C.天平不平衡说明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媒体报导了部分白酒中的塑化剂含量超标。常见塑化剂DEHP属于致癌物质,其化学式为C24H38O4,下列有关塑化剂说法不正确的是()

A.塑化剂在空气中完全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
B.塑化剂属于有机物
C.塑化剂分子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4:19:32
D.塑化剂是由24个碳原子、38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构成的

下列实验中可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

A.向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B.向盐酸中滴加酚酞溶液
C.向氯化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D.将铜丝放入到硫酸铝溶液中

用“”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单质的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 X ,微观过程如图 1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反应过程中 分子保持不变
B.该反应有两种生成物
C.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3:2
D.物质X中含2种元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