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场重大革命。因为它 ( )
| A.否定了牛顿的力学理论 |
| B.借鉴了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的学说 |
| C.揭示了时间、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属性 |
| D.修正了能量、质量互相转化的理论 |
晚清人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二十七日戊子记:闻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攘夺余物,至挽车以运之,上方珍秘,散无孑遗。”以下各项中,对这段材料分析合理的是
| A.李慈铭否定了外国人对圆明园有侵略行为 |
| B.李慈铭认为中国人参与了对圆明园的洗劫 |
| C.该日记是记录圆明园遭劫现场的一手资料 |
| D.该日记应作于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
二战后,德国总理阿登纳曾经表示:“一位联邦德国总理必须同时是一个好的德国人和好的欧洲人。”为此,阿登纳
| A.积极谋求两德统一 | B.主动推动欧洲联合 |
| C.协同美国发动冷战 | D.挑战美国经济霸权 |
1925年,德国外长施特莱斯曼在给前皇太子的一封信中表示,要“让那些掐着我们脖子的人松松手”。这一说法的提出是基于
| A.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 | B.纳粹上台造成的政治威胁 |
| C.凡尔赛体系对德的严厉制裁 | D.世界大战即将到来的威胁 |
洋务运动领袖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中认为:“不变其法,不能变其器。”“西学又有别,西艺非要,西政为要。”据此,可以得出的认识应该是张之洞
| A.受到了维新思想的影响 | B.仍坚持洋务派的一贯主张 |
| C.预备完全地改弦更张 | D.对戊戌变法表示赞同 |
19世纪后期,日本农民高唱这样一首歌:“长州进京,还不好吗?长州与萨摩,还不好吗?总算响起了黎明的钟声……”这首歌出现的背景应当是
| A.日本门户打开了 | B.改革时代到来了 | C.民主政治建立了 | D.扩张战争开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