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基雅维里在讨论共和的《李维史论》中说,人性的软弱使民众难以抵抗腐的
诱惑,他们不易为共和做牺牲,反而更容易被专制权力所网罗,“为了一点小恩小惠就成为专制的帮凶”。而且,就像罗马共和晚期恺撒称帝的时候“民众懵懂无知,居然看不到正在
套到自己脖颈上的缳轭”。现在人们回顾共和在中华民国初期的失败,往往归咎于强权人物对共和制度的破坏。制度的失败总是在历史书里留下太专一的印痕,使那些没有能在历史书里现身的其他失败因素几乎被完全忽略。……1911年的共和革命是在一个人民不自由对自由非常缺乏了解的国家里发生的。中国很幸运地有了像孙中山这样的“贤明之士”,但是,仅仅这样的贤明之士,并不能解除共和的危机:“假如因腐败而衰落的城邦能够东山再起,那也是因为当时正好有德行好的人在世,而不是因为维持着良好秩序的集体德行。此人一死,(国家)便会重蹈覆辙。”
——徐贲《辛亥革命历史教训:腐败的国民乃是共和制度杀手》
材料二:梁启超认为精神是文明的最根本方面,“文明者,有形质焉,有精神焉,求形质之文明易,求精神之文明难精神既具,则形质自生,精神不存,则形质无附,然则真文明者只有精神而已”,他又结合中国传统的元气论对其作了进一步发挥。他将精神分为形质之精神和精神之精神,政治法律制度等可见可闻但不可触摸,为形质之精神,而“国民之元气,则非一朝一夕所致,非一人一家之所可成,非政府之力所能强逼,非宗门之教所能劝导,是之谓精神之精神。”元气是文明的根本,更是立民进而立国的根基,“国于天地,必有以立。国所与立者何?日民而已;民所以立者何?曰气而已。”不管中国还是日本,文明的程度都不如欧美,学习西方,根本的是要学习西方文明的精神,尤其是中国旨在学习西方技术和制度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不成功,这就使粱启超更加相信学习西方精神的重要。但是如何学习西方的精神呢?“求精神之精神,必以精神之精神而感召之。”
——王敏《启蒙与反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历史书里留下太专一的印痕”包括哪些?对
“那些没有能在历史书里现身的其他失败因素”如何认识。(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形质之精神和精神之精神”是什么?并分析梁启超为什么“相信学习西方精神的重要”?(6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交通工具对生活的影响 戊戌变法的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熙帝说 :“今天下大小事物,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东华录》(清)
材料二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8.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权利法案》(英)
回答: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英政治体制的差异。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不同的政治体制在18世纪以后给两国历史发展所带来的不同影响。

材料1:

材料2:这些事情(东欧剧变)来得虽然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的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记者问题时的发言
请回答:
柏林墙从修建到拆除反映了国际格局怎样的变化趋势?德国是怎样实现统一的?
根据材料2分析东欧剧变的本质。

我们必须把苏联描绘成是地球上最富有掠夺性的帝国……我们必须设法在苏联和它的卫星国的人民和他们的统治者之间挑起不和,以制造苏联和它的卫星国内部的不稳定局势……我们必须在苏联控制的傀儡国中煽起民族主义的火焰。
——引自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报》
请回答:
文中的“卫星国”、“傀儡国”指的是什么?
“统治者”、“傀儡国”的说法是基于什么提出的?如何认识这种说法?
美国的做法产生了什么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愚以为在今日又宜曰“鉴诸国”。……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冯桂芬《校邠庐抗议》
材料三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四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二、建设共和政府,三、土地国有……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五本社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其思想主张?
(2)材料三中的作者梁启超属于中国近代哪一政治派别?该派别提出怎样的政治主张?
(3)材料四反映的政治主张是什么?其指导下的政治实践是什么?
⑷材料五所说的“两位先生”分别指什么?
(5)结合上述材料,简述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轨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立德而尚贤。
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楚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为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材料五天下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明夷待访录》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三、四,分别指出其代表的学派及核心主张。
(2)材料一、二、三、四的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对后世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