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世纪70年代中国迎来了第三次建交高潮,1971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l5个,l972年达到了18个,加拿大、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日本、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一建交热潮的出现,为中国走近世界和世界走进中国提供了前提。其主要说明

A.第三次建交热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B.中日、中美关系逐渐正常化
C.第三次建交热潮的出现有利于世界和平
D.第三次建交热潮为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前提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汉书·食货志》记载:“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梁肉;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这段史料所反映的情况不准确的是:()

A.商人操纵市场 B.商人生活奢侈
C.商人干预政治 D.商人地位提高

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

A.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 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沦》)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开始实行分封制
B.“贵族色彩”是因为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结合
C.“共主”指周王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自主权受限制

“美国的政治精英始终将美国妆扮成“世界各国的民主自由楷模”,是“世界新秩序的领导者”。正如戴维·兰普顿所说的,“美国人最支持这样的外交政策,实施这一政策能令人信服地既服务于美国的利益又能服务于美国的理想”。美国政治精英们构筑的理想从本质上反映了美国

A.维护和推进美国利益价值观
B.干预他国内政追求单极霸权
C.终结全球范围内的极权制度
D.为世界确定民主与人权标准

下面1960年—1975年苏联运输干线增长情况数据反映了

时间
社会总产值
每增长
运输干线长度增长率
运载量
每增长
运输干线长度
增长率
1960年—1970年
1%
0.8%
1%
0.85%
1971年—1975年
1%
0.79%
1%
0.66%


A.运输业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B.运输干线长度呈减少趋势
C.农重轻各产业发展不平衡
D.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微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