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小农经济和宗族制度下,家庭以男性为中心,以男性代际继承即父子关系为主轴,形成了以“孝”为核心的家庭伦理。家庭中的夫妇关系,只是作为附属,由此形成了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男主女从、夫为妻纲等一系列夫妇伦理,其主旨在于维护男性为中心的家庭等级秩序,保障家族的安定、繁衍和兴旺。
——《家庭伦理关系的变迁》
(1)据材料一,概括传统家庭伦理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6分)
材料 二戊戌维新时期,维新人士提出了近代家庭伦理,如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批判传统夫 妇之伦是“夫之专制其家,鱼肉其妻孥,视若奴婢,恣其凌暴”,他提出大同理想的家庭伦理观,认为婚姻应当是“男女婚姻,皆由本人自择,情志相合,乃立合约”。……主张废除家庭,彻底实现男女间的平等、自由。另一位维新思想家严复,也批判“夫为妻纲”的夫妇之伦,认为“女子之于其夫,非其自择者也”,但却要强调妻对夫的片面服从、贞节义务,这是“以男子之私”而压迫女子,是“为人道之至苦”,这种男女不平等的极不合理的家庭礼法,必将要大变革。
——《家庭伦理关系的变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家庭伦理有何新变化。并分析产生新变化的原因。(6分)
(3)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家庭伦理变化的认识。(4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以下是雍正帝关于垦荒的两道上谕:
材料1 1729年,雍正帝指出:“向来开垦之弊,自州县以至督抚俱需索陋规,致垦荒之费浮于买价,百姓畏缩不前,往往膏腴荒弃,嗣后各省凡有可垦之处,听民相度地宜,自垦自报,地方官不得勒索,胥吏亦不得阻挠。”
                     ——《世宗宪皇帝圣训》卷25
材料2 1735年,雍正帝下令指出:“各省开辟荒地……其中多有未实,或由督抚欲以广垦见长,或由地方有司欲以开科之多迎合上司之意,而其实并未开垦,不过将升科钱粮飞洒于见在地亩之中,名为开垦,实则加赋,非徒无益于地方,并贻害于百姓也。”——《皇清文献通考》卷4
回答:
(1)依据材料1指出:到雍正时清初的垦荒中出现了哪些不良现象?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反映清初垦荒中存在哪一弊端?出现这种弊端的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评价雍正帝的垦荒措施。

中国封建社会的不同时期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试结合史实简要说明两宋与明清时期农业发展所呈现的特点,并分析由此而对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结合史实简要说明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及原因。并分析两宋为什么没有因此而富强。

分析在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下,商业反而得到进一步发展的社会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清雍正帝)“朕现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农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中多一工作人,则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如此日积月累,遂成风俗,虽不必使为工者尽归于农,然可以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
——摘自《世宗世录》第57页
材料2“夫商为中国四民主殿,而西人则恃商为创国造家、开物成务之命脉遗著神奇之效者,何也?益有商则士可行其所学,而学益精;农可通其所植,而植益盛;工可售其所作,而作益勤。是握四民之纲者,商也。此其理为从前四海之内之所未知,六经之内之所未讲。”——摘自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
回答:
(1)材料1体现了雍正帝怎样的经济主张?其理由有哪些?
(2)材料2体现了薛福成的什么主张?其中“商”的含义是什么?有何理由?
(3)比较这两种经济主张的异同,结合时代特征对上述主张作简要评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