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
A.纺织业由政府专营 | B.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 |
C.技术垄断成为行规 | D.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 |
1865年,赫德在进呈给清政府的《局外旁观论》中说道:“通经原为致用,而今之士人,书籍非不熟读,诗文非不清通,使之出仕,而于人所应晓之事,问之辄不能答,一旦身居民上,安能剔弊厘奸。”赫德实质上揭示了近代中国
A.洋务运动缺乏人才资源 | B.传统教育与安邦治国脱节 |
C.官员执政能力普遍薄弱 | D.倡导学习西方科技文化 |
侯家驹先生在所撰写的《中国经济史》中指出:“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
A.闭关锁国 | B.朝贡贸易 | C.市坊制度 | D.官营专卖 |
埃里克·沃尔夫在《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民》中写道:(18世纪)一些欧洲国家正在谋求统治地位。每个正在奋斗的国家都拥有一个独立的社会,都受其特殊精神或文化的激励,这种观念无非是为了证实它想形成自己独立国家的愿望和正当性。独立的、一体的文化概念正是为了适应这种文化方案。该材料说明18世纪欧洲的
A.文化才开始形成 | B.文化是多元化的 |
C.文化具有民族性 | D.文化的政治性质 |
1966年3月7日,戴高乐正式通知美国总统约翰逊,法国完全退出北美大西洋公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并接管驻法美军军事基地。10月,北约理事会被迫撤出法国。美国联合其他盟国孤立法国,还煽动盟国各国舆论反对戴高乐,并大力支持法国国内的反对派。这实质上表明
A.法美形成对抗局面 | B.法美关系走向破裂 |
C.欧美关系日益紧张 | D.两极格局内部分化 |
从1930年到1990年,空运的成本巳从平均每英里68美分降到11美分,纽约与伦敦之间三分钟的电话费从244美分降到3美分,……大量信息数据在全球范围内快速、经济地传递。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航空、信息技术的发展 |
B.信息技术发展促成其它行业的革命 |
C.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
D.信息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