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会1791年12月15日批准了宪法第十条修正案:“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分别由各州或由人民保留。”该修正案主要意图是
①扩大地方和人民权力
②限制联邦政府权力
③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④确认宪法至上原则
|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 | D.③④ |
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将兵法 ④市易法
|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牛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 A.封建化的过程 | B.农业化的过程 |
| C.工业化的过程 | D.汉化的过程 |
韦骧《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贾集十艘。”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 )
| A.保甲法、农田水利法 | 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 |
| C.青苗法、募役法 | D.免役法、更戍法 |
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的( )
| A.均田制 | B.三长制 | C.新租调制 | D.汉化政策 |
《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春秋时期铁器和耕牛的作用 |
| B.春秋时私田的开垦越来越多 |
| C.国君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
| D.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