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为“我国1970—2010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回答1、2题。
关于1970—2000年间人口变化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 A.出生率基本保持不变,死亡率不断下降,自然增长率也不断下降 |
| B.人口增长模式完成了高高低特征向三低特征的过渡和转变 |
C.1 975—1985年期间,我国人口数量先增后降 |
| D.1985—2000年人口变化显示了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 |
根据2000年—2010年间人口变化特点,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口数量的增长与环境、资源相适应 |
| B.仍面临着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带来的问题 |
| C.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养老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 |
| D.人口变化特点与人口迁移密切相关 |
洋流是海洋热量的“输送带”,是沿岸环境的“调节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下列海域中,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的是()
A 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
B 北半球中高纬海区
C 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
D 冬季北印度洋海区、下列寒流中,对大陆沿岸荒漠的形成都起重要作用的一组是()
A 拉布拉多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
B 本格拉寒流、加那利寒流、千岛寒流
C 千岛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
D西澳大利亚寒流、本格拉寒流、加那利寒流
图中a、b为流经该海域的洋流。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M地沿海海域因()
A 上升补偿流形成大渔场
B 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
C 拉布拉多寒流与北大西洋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
D 加那利寒流与南赤道暖流动交汇形成大渔场、M处的气候向低纬延伸的原因是()
A 南赤道暖流的影响 B 西风的影响
C 秘鲁寒流的影响 D 山脉阻挡影响
下图是某大河水系构成示意图,图中所示水系分布地区的水循环类型多属于()

A 海陆间循环B 陆地内循环
C 海上内循环 D 以上都不是
图中表示南半球寒流的是()
下图为沿某大陆35°N所作的剖面示意图,其中M、P为近地面等压面。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示季节②地的风向是()
| A.东北风 | B.西南风 | C.东南风 | D.西北风 |
.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②④气候不同,但植被类型相同 |
| B.半年后,②③④地均多雨 |
| C.昼夜温差最小的是①处 |
| D.②③④受同一风带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