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一段野外考察游记,完成(1)—(5)题。
行进在大峡谷,满眼的大山架起凝重厚实的躯体,脚下的江水唤出低吟的浪涛。险恶的地理环境中,傈僳族同胞生息劳作在这里,除了江边有少许的水田外,傈僳族人在陡峭的大山上垒石造地,在飘游的白云间扎木盖房,真可谓山多高,地多高,人多高。为在大山上立稳脚跟,具有坚忍不拔性格的傈僳人发明了“千只脚落地”的建筑,即用众多高高矮矮的木柱支撑着房屋。
(1)作者文中描述的地点位于( )
A.青藏高原 B.天山北麓
C.江南丘陵 D.横断山区
(2)“千脚落地式”的房屋主要与当地何种自然条件相适应( )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
(3)根据当地环境推测,该地村落多为( )
A.集聚式 B.散居式
C.规则式 D.多边形
(4)该地村落的规模应是( )
A.较大 B.较小 C.集市 D.城镇
(5)该地较大村落的平面形态多呈( )
A.带状 B.团状 C.多边形 D.方形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
(1)此图表示的天体系统是系,中心天体是。
(2) 在图中画上箭头表示地球公转方向。
(3)图中A、B、C、D四位置代表的节气名称分别是:
A,B,C,D。
(4)在a、b、c、d四位置中,地球公转至近日点时位于附近,地球公转线速度最快时在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最慢时在附近。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北京时间),我国四川汶川县(31.0°N,103.4°E)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破坏性巨大。
材料二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1)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
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
C.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
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2)地震发生时,在农田里耕作的农民感受可能是
A.左右摇晃B.上下颠簸
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3)结合材料二判断两个不连续面:A为________界面,B为________界面,地震波通过B界面时,波速变化有何特征?
(4)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C________,D+E________,F+G________。
(5)地幔属于________态。(固态还是液态)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画出③位置时昼半球、夜半球的状况(用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
(2)画出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自转画在②上;公转画在①②间 )
(3)当地球位于⑥位置时太阳直射的位置正处于的时间段是:________。
(4)当地球运行到⑤位置时,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板块名称:C________D________
(2)A、B两大板块间的边界属________边界;C、D两大板块间的边界属________边界。
(3)E处高大山脉是由于________而形成的。
读下面地质剖面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_。
(2)从地貌形态来看,图中D处地貌是________。
(3)我国的谓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可以用图中A、B、C、D中:________处地貌来体现 。
(4)图中A、B、C、D四个部位,宜建地下隧道的是________,良好的储水构造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