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美国人口普查局近日宣布,在东部时间2006年10月17日早晨7点46分,美国人口总数将突破三亿大关,这是美国人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刻。读美国人口结构情况图,回答21—23题。

美国人口增长与中国人口增长相比显著的特点是

A.自然增长率高
B.人口呈负增长
C.人口机械增长比重大
D.人口死亡率低

美国人口构成的变化对美国积极的影响是      

A.交通通达性提高 B.文化多样化
C.劳动力数量减少 D.自由活动空间增大

美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正在经历人口增长的工业国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均自然资源消费最多的国家
B.全球气候变暖的“功臣”
C.人均制造垃圾最多的国家
D.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对美国不适用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沿“第二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线”的气候资料图,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陇海-兰新线”说法正确的是
A.跨越了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B.与京九线相交的铁路枢纽是郑州
C.只经过我国东部沿海的一个省份
D.连云港与“亚欧大陆桥”西桥头堡所属自然带类型相同
2.甲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丙地多的原因主要是
A.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大 B.甲地气候干燥,降水少
C.甲地昼长长 D.甲地缺少地面植被覆盖
3.甲地的气候资源对瓜果生产的有利影响有
①气温日较差大②热量充足③光照强④日照时间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与甲乙段沿线区域目前主要生态问题无关的是
A.水土流失 B.土壤次生盐碱化 C.土地荒漠化 D. 洪涝灾害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①水土流失加剧  ②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  ③沙尘暴频发  ④洪涝灾害增多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上升   B.植被遭毁   C.气候恶化   D.围湖造田
3.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   D.地理要素的独立性

右图为我国某区域,读图回答1-2题。

1.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A.耕地、林地、草地  
B.耕地、草地、林地
C.草地、林地、耕地   
D.草地、耕地、林地
2.图示区域中,粮食商品率高于太湖平原,主要原因是
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
C.水热条件好    D.人均耕地多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流域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甲河的南北两岸支流相比较,北岸支流
A.流经地区坡度较大 B.含沙量大 C.流程短,数量多 D.结冰期短
2.下列地区界限可能与图中虚线接近的是
①一月0°C等温线②800mm年等降水量线③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限
④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草原的分界线⑤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界线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3.若甲河流域发生洪涝灾害,则对其检测所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 D.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1-3题。
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2.“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3.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工作应当先做好的工作是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彻底退耕还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