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 (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 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
A.甲午战争爆发 | B.中华民国建立 | C.抗日战争爆发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从张謇企业的命运我们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依赖国外市场 |
B.战争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
C.良好的国际环境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关键 |
D.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
拖拉斯(经济组织)在美国刚刚出现时,“全国视为怪物,视为妖魔。政府务所以摧抑扫除之,……至千九百年以后,举国舆论,幡然一变。于是遏禁之政策,一变为补救之政策。”它表明当时()
A.政府放弃了自由竞争政策 |
B.国家实行“混合经济” |
C.政府成为“总资本家” |
D.垄断组织顺应经济的发展 |
1833年,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英国的政治家表示:“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做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造成上述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英国进步力量要求废除奴隶贸易 |
B.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
C.非洲黑人奴隶的强烈反抗与斗争 |
D.非洲的市场和原料比劳动力重要 |
1609年,应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邀请,格劳修斯发表了《论海上自由》,主张海洋应该为人类共同所有、自由利用,“每个国家均可自由地(通过海洋)穿行到另外一个国家,并可自由地与之进行贸易活动。”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A.为荷兰海外殖民扩张活动进行了辩护 |
B.标志着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政策的开始 |
C.直接导致了第三次英荷战争的爆发 |
D.对英国的殖民霸权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
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 )
A.从封闭走向开放 |
B.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
C.从分散走向整体 |
D.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