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且适度的收入差距是贯彻党和国家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等重大方针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
①克服平均主义,更好地发挥收入分配的刺激作用
②充分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
③鼓励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
④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③ |
“世界从何而来?”“世界怎样存在?”世事万物因为人的思考而显现其意义和价值。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 | B.社会生活 |
C.人类的所有活动 | D.整个世界 |
根据下图《变动着的市场价格》得出的合理结论有
①如果高档耐用品在N点,其替代产品需求量增加
②如果生活必需品在M点,其互补产品需求量不会大量增加
③就单个交换过程看,Q点处于等价交换,M点和N点处于涨落状态,但不能无限涨落
④农副产品在M、N、Q点弹性需求均不大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经济时报》载文指出,农产品从长期短缺到相对富裕,并不意味着“物多必贱”,相反农民可以通过改变作物种植方式及搞好贮藏,巧妙利用时间差,从微观上创造大量“物以稀为贵”的市场机会。“打好时间差”是指
A.使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B.节约劳动时间,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
C.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出更优质的产品 |
D.遵循价值规律,利用供求的制约 |
经济学中著名的“丰收悖论”是这样描述的:(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如果某一农场主获得丰收,他的农场收入会增加;如果所有农场主都丰收的话,则他们的农场收入都会下降。“丰收悖论”反映了
A.总收入和总产量呈正相关关系 |
B.商品的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 |
C.需求弹性小的农产品严重供过于求,卖者处于不利地位 |
D.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劳动效率与劳动收益成反比 |
2013年A国甲企业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处于全国平均水平,M商品的价值量用货币表示为96元,甲企业的年产量为10万件,A国与B国的汇率比为1:8。2014年该企业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同时B国货币对A国货币贬值20%。不考虑其他因素,则2014年该企业生产M商品的价值总量用B国货币单位可表示为万元。
A.12500 | B.9600 | C.8800 | D.1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