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一间破屋子,由裱糊匠东贴西补,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裱糊,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等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上述这段话的作者、文中所提到的“破屋子”和“裱糊匠”分别是
| A.李鸿章清政府抵抗派 |
| B.李鸿章清政府洋务派 |
| C.曾国藩清政府维新派 |
| D.曾国藩清政府洋务派 |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载: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材料表明
| A.在古罗马妇女没有任何人权 |
| B.罗马法对妇女歧视,说明了它的局限性 |
| C.说明《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未给人们带来任何好处 |
| D.说明罗马法竭力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
《罗马法》规定,对无主物实行“先占制度(谁先发现谁占有)”,但同时又规定“委弃物的原物主须有抛弃该物的意思和事实,故如漂流物、遗失物、沉没物,其所有人并无委弃之意思,均不能先占”。由此判断罗马法
| A.法律规定存在形式主义 | B.主旨在于鼓励人们开拓进取 |
| C.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 D.倡导拾金不昧的精神和理念 |
公元61年,罗马市政官谢恭都斯为家中奴隶所杀。元老院将死者家中400名奴隶全部处死,这引起罗马城居民的骚动。元老院的这一判决
| A.带有习惯法的色彩 | B.激化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
| C.表明成文法亟待制定 | D.激化了被征服民族的矛盾 |
在公元286年的某一天,定居小亚细亚(属罗马帝国)的商人艾哈迈德遭到当地一群无赖的哄抢。艾哈迈德立即投诉于法庭,法庭很快开庭审理了此案,无赖们受到了严惩。这不能表明当时罗马法律
| A.承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 B.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 |
| C.商人艾哈迈德受到公民法的保护 | D.通行于整个帝国范围之内 |
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之所以具有这一特征,其主要的原因是
| A.小国寡民的国家形式 | B.轮流坐庄的政治需要 |
| C.公民强烈的民主意识 | D.希波战争的强力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