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3种原子,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中含有四种元素 |
B.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
C.反应的本质是原子进行了重新重合 |
D.甲、乙相对分子质量和等于丙、丁相对分子质量之和 |
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所获信息错误的是
A.在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为A>B
B.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将t1℃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A物质仍为饱和溶液
D.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无B析出
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①碱的水溶液通常呈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②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③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④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发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
⑤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④⑤ | C.②③④⑤ | D.①③④ |
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一氧化碳的方法是
A.点燃 | B.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
C.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 D.通入水中 |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把木条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立即燃烧 |
B.灼热的铁丝在氧气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的白雾 |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浓厚的白烟 |
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小的是
A.碳酸钙 | B.浓硫酸 | C.浓盐酸 | D.氢氧化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