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甘薯和马铃薯都富含淀粉,但甘薯吃起来比马铃薯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以甘薯和马铃薯块茎为材料,在不同温度、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处理30min后,测定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甘薯的还原糖含量见下表: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22.1 mg/g
23.3 mg/g
25.8 mg/g
37.6 mg/g
40.5 mg/g
47.4 mg/g
54.7 mg/g
68.9 mg/g
45.3 mg/g
28.6 mg/g

(1)由表可见,温度为70℃时甘薯还原糖含量最高,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确认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选材料与用具:甘薯提取液(去淀粉和还原糖),马铃薯提取液(去淀粉),本尼迪特试剂,双缩脲试剂,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和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等。
实验步骤: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甘薯提取液,B管中加入等量的马铃薯提取液。
第二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等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沸水浴加热煮沸1-2min。
实验结果:A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马铃薯不含还原糖,但吃起来略带甜味,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的作用,食用马铃薯后消化分解成的葡萄糖,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后发生的最主要代谢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一株基因型为AaBb的桃树(2N=16)在某个侧芽的分化过程中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一枝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变异枝条(能开花结果),其它枝条正常。
(1)该植株所有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最多为条。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中最多有个染色体组。
(2)桃树的高干基因(A)对矮干基因(a)是显性,植株开花数多基因(B)对开花数少基因(b)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上。当用X射线照射亲本中高干多花的花粉并授于高干少花的个体上,发现在F1代734株中有2株为矮干。经细胞学的检查表明,这是由于第6号染色体载有高干基因(A)区段缺失导致的。已知第6号染色体区段缺失的雌、雄配子可育,而缺失纯合体(两条同源染色体均缺失相同片段)致死。
①据题干信息推导出亲本高干少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②请在下图中选择恰当的基因位点标出F1代矮干植株的基因组成。

③在做细胞学的检査之前,有人认为F1代出现矮干的原因是:经X射线照射的少数花粉中高干基因(A)突变为矮干基因(a),导致F1代有矮干植株。某同学设计了以下杂交实验,以探究X射线照射花粉产生的变异类型。
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F1代矮干植株与亲本中的高干多花植株杂交,得到种子(F2代);
第二步:F2代植株自交,得到种子(F3代);
第三步:观察并记录F3代植株茎的高度及比例。
结果预测及结论:
若F3代植株的高干:矮干为______,说明花粉中高干基因(A)突变为矮干基因(a),没有发生第6号染色体载有高干基因(A)的区段缺失。
若F3代植株的高干:矮干为______说明花粉中第6号染色体载有高干基因(A)的区段缺失。

研究人员在对某湖泊生态系统研究后,绘制了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甲)和碳循环示意图(图乙),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请据图回答问题:

(1)湖泊中,鲢鱼与河蚌的关系是
(2)某个季节,由于光照减弱,导致鲢鱼向上层转移。此现象表明,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结构发生改变。
(3)自2008年以来,该地区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有计划地对湖泊进行填埋,此举造成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
(4)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与乙图相比较,甲图中没有的是(填字母)。
(5)水蚤吃藻类,而河蚌吃小球藻和水蚤,则河蚌属于第营养级;水蚤的粪便能被细菌和真菌分解,这种情况下,细菌和真菌的能量来源于第营养级。
(6)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W1=D1+D2
B.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 (A2+B2+C2)
C.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2/D1
D.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

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G蛋白偶联受体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G蛋白偶联受体调控着细胞对激素、神经递质的大部分应答。下图表示甲状腺细胞膜内侧的G蛋白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形成G蛋白偶联受体后被活化,进而引起细胞内一系列代谢变化。请回答:

(1)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分泌的,图中“功能蛋白A”的生物效应是促进____________的合成和分泌。
(2)过程①需要细胞质为其提供_______作为原料,参与②过程的RNA有
(3)寒冷环境中,甲状腺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的量将,主要使肌肉和肝脏产热增加,从而维持体温恒定。
(4)高温条件下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大量出汗、耗能很多,又面临洪水中病原体危害。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若不及时补充能源物质,等激素的分泌量将增加,以暂时维持血糖平衡。大量出汗而未补充水分时,机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将,以维持水平衡。若某人被一种病毒侵入体内,细胞依赖细胞膜的性可将部分病毒吞入消灭。

下表是植物Ⅰ和植物Ⅱ在一天中气孔导度的变化。请分析回答:

时刻
0:00
3:00
6:00
9:00
12:00
15:00
18:00
21:00
24:00
植物Ⅰ气孔导度
38
35
30
7
2
8
15
25
38
植物Ⅱ气孔导度
1
1
20
38
30
35
20
1
1

(注:气孔导度能反映气孔张开的程度,其单位是mmol CO2·m-2·s-1,表示单位时间内进入叶片表面单位面积的CO2的量)
(1)据表分析可知,一天中植物Ⅰ和植物Ⅱ吸收CO2的差异主要是;沙漠植物的气孔导度变化更接近于植物,此特性的形成是长期的结果。
(2)影响植物Ⅱ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除了水和CO2浓度之外,还有等(指出两种)。
(3)下图表示植物叶肉细胞中发生的物质代谢过程(图中C3代表含有3个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
过程④的场所是;过程②生成的CO2中的O来源于(填物质);过程③的完成需要酶、等物质。凌晨3:00时,①②③④四种生理过程中,植物Ⅰ和植物Ⅱ都能完成的有。①②③④四种过程(填“能”、“不能”)在同一时间进行。

烹饪产生的油烟冷却后形成液态的油脂,倾入下水道后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科研人员通过实验筛选出了能高效分解油脂的微生物。请分析回答:
实验材料:烹饪油烟冷凝液、菌液a、b、c、人工配制的营养液等。
(l)据下图曲线分析可知菌液最适合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原因是

(2)用下列固体培养基:葡萄糖、KH2PO4、NaH2PO4、MgSO4·7H2O、KCl、H2O,来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还应加入的物质是
(3)下图接种微生物的方法是,目的是

(4)四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细菌数量。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几种统计结果,正确可信的是

A.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3
B.两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2和26,取平均值24
C.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5和52,取平均值26
D.四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30、24和25,取平均值25

(5)用这种方法测定密度,实际活菌数量往往比测得的数量,因为
(6)一同学在稀释倍数为104的培养基中测得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为23.4,则每毫升样品中的菌落数是(涂布平板时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2mL)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