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⑴小明同学选择A装置准备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不考虑水蒸气),他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若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
是 (填字母)。
⑵小华同学想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为原料代替高锰酸钾制取一瓶较干燥氧气,她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理由是 。
⑶当过氧化氢接触到二氧化锰后,反应便立即开始,不能人为控制其速度和生成氧气的量。如果你稍改变所选择装置,便可控制其反应速度,请从右图的仪器中选择一种仪器更换小华同学选择的装置中一种仪器,以达到控制反应速度的目的,你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它更换原装置中的 (填名称)。你认为以上小明和小华制取氧气的方法中哪一种更好, ,理由是
(10福建省晋江20.)小亮在实验室发现一瓶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其标签破损,从残余部分只能看出溶质质量分数为10%,具体是什么物质无法辨认。老师告诉他,这瓶溶液可能是氢氧化钠、氯化钠、氢氧化钙或是碳酸钠中的一种。
(1)小亮查阅氢氧化钙常温下的溶解度为0.18g后,认为该溶液不可能是氢氧化钙,理由是。
(2)小亮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试液,试液变红色,该溶液不可能是
(填写化学式),理由是。
(3)为了确定该溶液的成分,小亮同学继续进行下列实验,请一起参与,并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设计实验方案]方案甲:选择氯化钙溶液来确定该溶液的成份;
方案乙:选择稀盐酸来确定该溶液的成份。
[进行实验]你愿意选择方案(选填“甲”或“乙”)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
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实验反思](1)有同学认为还可以用一种常见的碱溶液来确定,那么它是溶液。
(2)小亮经过反思,向同学们提出如下建议,你认为合理的是(填序号)。
A.倾倒液体时应注意保护标签不被腐蚀
B.要有严谨的科学实验的态度
C.无法辨认的药品,直接倒掉,无需保留
(10福建南安21.)实验盒中有5种没有标签的溶液,老师让实验小组同学鉴别这些溶液。
[调查研究]
①实验盒中记录单上登记的5种溶液是:Na2CO3、CuSO4、Ca(OH)2、NaOH和稀盐酸,其中有颜色的是溶液;
②查阅资料: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得到盐酸;
③研究方式:从4种无色溶液中任意取出3种为一组进行鉴别。
[提出假设] 同学们从4种无色溶液中取出3种,贴上A、B、C标签,并且假设这一组溶液可能是Na2CO3、Ca(OH)2和NaOH。
[实验探究] 同学们按以下步骤进行鉴别:
第一步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的A、B、C溶液,然后依次加入少量盐酸,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结论:C是溶液。
第二步依据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中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从长颈漏斗加入盐酸,可以观察到C溶液中气泡产生,A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B溶液无明显变化。
实验解释:
①A溶液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写出化学式),
则A是溶液。
②写出C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三步取少量B溶液倒入蒸发皿,加热,闻到有刺激性气味,
停止加热。
实验结论:B是溶液。
经过上述三步实验,同学们认为最后一种溶液是溶液。
[实验反思]老师提出:鉴别出C溶液后,不需外加试剂,就可以简便地鉴别出A、B溶液。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取A、B两溶液分别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加C溶液 |
该溶液是A 溶液 |
|
该溶液是B溶液 |
(10揭阳)21.某实验小组对实验室中A、B、C、D四瓶无色溶液进行鉴别,它们分别是硫酸钠、稀硫酸、澄清石灰水、四种物质的一种。可供使用的实验用品有: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紫色石蕊溶液、硝酸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硝酸溶液、玻璃棒、试管、胶头滴管。请利用提供的实验用品,鉴别出四种物质,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 |
取四支试管,各取少量的A、B、C、D溶液,分别先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
B溶液变红色,D溶液变成蓝色。A、C溶液都呈色。 |
B是 D是 |
② |
另取二支试管,各取少量的A、C溶液,分别先滴入硝酸钡溶液后再滴入稀硝酸溶液。 |
A是硫酸钠溶液 C是 |
【发现问题】做完实验②后,该小组在网上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进行检验SO42-时,亚硫酸根离子(SO32-)的存在干扰了SO42-的检验。如往亚硫酸钠(Na2SO3 )溶液滴加硝酸钡溶液后有沉淀生成,再加足量的稀硝酸酸依然有白色沉淀。
【提出问题】若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SO42-)与亚硫酸根离子(SO32-)中的一种或两种,该如何检验?
【查阅资料】亚硫酸钡(Ba2SO3)是无色晶体或白色粉末,微溶于水,在水中是白色沉淀。中性或碱性条件下NO3-不能和SO32-反应,但在酸性条件下,NO3-能和H+反应相遇时(HNO3)具有强氧化性,易把SO32-氧化生成SO42-。往亚硫酸钡中加入盐酸能发生类似于碳酸钡与盐酸的反应,生成有刺激性的气体。
【猜想】该无色溶液中含有(1)SO42-(2)SO32-(3) 。
【实验探究】请你将下列实验填写完整。
实验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③ |
取该溶液少量试管E中,加入硝酸钡溶液后再加入稀硝酸酸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不能确定猜想 一定成立 |
④ |
取该溶液少量试管F中,加入加入稀盐酸,加热 |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
猜想可能成立 |
⑤ |
在④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
猜想(3)成立 |
写出亚硫酸钠溶液与硝酸钡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得出结论】要鉴别一种离子的存在,必须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不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10陕西22).(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l分,共7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包久置的生石灰(CaO)干燥剂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们对这包干燥剂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这包干燥剂是否变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全部是CaO;猜想二:是CaO和Ca(OH)2的混合物;
猜想三:全部是Ca(OH)2;猜想四: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1)取部分该干燥剂于试管中,加水后无放热现象,说明这包干燥剂中不含。
(2)继续向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出现,说明这包干燥剂中含有__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包干燥剂中有无其他成分,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
另取部分干燥剂于烧杯中,加水并搅拌,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3支试管中。请你参与实验,并填写表中的空白:
写出方案二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得出猜想成立。
【拓展迁移】小组同学反思了生石灰干燥剂变质的原因,认识到实验室保存氧化钙应注
意。
(10南京市27).(l1分)一碳化学是以分子中只含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CO、CH4等)为原料来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学,
(1)工业上用天然气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得到CO和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得到的CO和H2的混合气被称为合成气,合成气在工业上可用于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新型燃料,还可用于冶炼某些金属。
(2)某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模拟了合成气的制备,并设计实验验证合成气的还原性。
I.用甲烷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得到合成气.根据(1)中所写的化学方程式.合成气中CO和H2的质量比为 ▲。
Ⅱ.用合成气还原足量氧化铜.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设计买验步骤]
①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装入药品,通人一段时间合成气。
③分别称量装置D、E的质量。
④缓缓通入合成气,加热装置C,使其充分反应。
⑤停止加热,继续通入合成气至恢复到室温。
⑥再次分别称量装置D、E的质量。
[完善实验设计]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装置E后还应添加一个酒精灯,并在实验步骤▲(填实验步骤的序号)中点燃(点燃前应对气体验纯)。
[进行实验]该小组的同学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了实验现象和数据:
①装置C中出现▲色物质。
②称量数据如右表所示。
[现象分析和数据处理]
①甲同学根据装置C中的现象,认为是合成气中的CO和H2还原了CuO。.
②乙同学通过对上表数据的分析,推测除了CO和H2以外,制得的合成气中可能还有未反应的CH4,且CH4也还原了CuO。试通过计算说明他的推测依据。 ▲
③丙同学提出,实验步骤⑤中通入的气体会带走装置E中的部分水蒸气,使实验产生误差。你认为该误差对乙同学的推测结果是否有影响?▲(选填“是”或“否”,并说明理由)。
[拓展探究]该小组同学对于CH4是否真的能够还原氧化铜提出了质疑并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甲烷具有还原性,可以还原氧化铜,生成CO2和H2O;
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成蓝色。
实验设计:该小组同学拟用纯净的甲烷气体和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①上图装置F中盛放的试剂名称是▲。
②上图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字母,且每套装置限用一次)。
[实验反思]除了可能是CH4也还原了CuO外,出现上表数据关系还可能是因为▲(写出一个原因,并说明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