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甲、乙分别表示我国医学工作者自主研制甲型H1N1流感灭活疫苗过程中,某志愿者接种疫苗后两周内体温和抗体浓度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注射疫苗后,志愿者出现轻度发热现象,这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
B.若该志愿者注射疫苗后的第15天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那么,其体内抗体始终不可能超过20 mIU/ml |
C.抗体在细胞内合成、分泌时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
D.抗体合成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是DNA→mRNA→抗体 |
下列物质中在核糖体内合成的是()
①性激素 ②抗体 ③淀粉 ④淀粉酶 ⑤纤维素
A.②③ | B.②④ | C.②⑤ | D.①② |
甲状腺激素、血红蛋白和叶绿素中含有的重要元素依次是( )
A.I、Fe、Mg | B.Cu、Mg、I | C.I、Mg、Fe | D.Fe、Mg、I |
下列关于高倍镜的使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先在低倍镜下看清楚,再转至高倍镜 | B.先用粗准焦螺旋调节,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
C.把视野调亮,图像才清晰 | D.高倍镜缩小了观察的视野,放大了倍数 |
下列有关“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都需要染色 |
B.观察叶绿体时必须保证细胞处于有水的状态 |
C.用健那绿给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色会同时杀死活细胞 |
D.在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短棒状或哑铃形的叶绿体 |
取洋葱叶肉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为实验材料,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
B.吡罗红能促进染色体中DNA和蛋白质的分离,有利于甲基绿与DNA结合 |
C.染色时间越长,观察效果越好 |
D.该实验的结论是DNA分布在细胞核中,RNA分布在细胞质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