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对世界最大的影响是( )
A.灭亡拜占庭千年帝国,破坏了欧洲古典文化 |
B.建立跨三大洲的帝国,扩大了伊斯兰教传播范围 |
C.阻碍了东西方商业贸易,迫使西方开辟新航线 |
D.重视商业贸易,促进了世界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
1961年美国在安理会制造“一中一台”的图谋失败后,向联合国大会提出“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属于‘重要问题事项’”的提案,这意味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需要“以到会及投票之会员国三分之二多数决定之”。当时有人分析,这一提案反而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其主要依据是
A.美国世界霸权地位日益衰落 | B.美国被迫放弃分裂中国图谋 |
C.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得到提高 | D.发展中国家大量加入联合国 |
下面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表
1953~1957 |
1958~1962 |
1963~1965 |
|
流入重工业的资金(%) |
38.7 |
54.9 |
48 |
流入农业的资金(%) |
7.6 |
11.4 |
18.4 |
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 |
53.7 |
33.7 |
33.6 |
决定上表中资金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A.国家经济政策 B.经济发展规律
C.产业结构现状D.国际关系格局
下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仃在1937年代作品,名为《军权之下》,“湖南第一纱厂”遭到了灭顶之灾。图中拳头代表了
A.日本帝国主义 | B.美国帝国主义 | C.封建军阀势力 | D.官僚资本主义 |
1919年8月《青岛潮》描述火烧赵家楼的情景:“时正酉正,电灯已燃。未几,火起,众大愤,始知曹将烧死学子,以为泄怨计。”而亲历者杨振声在《回忆五四》中说:“(学生)搜索到下房,有人发现半桶煤油,就起了‘烧这些杂种’的念头。”这说明
A.报刊报道比回忆录真实可靠 | B.该报意在淡化学生的责任 |
C.两位作者政治立场截然相反 | D.回忆录加入个人猜测因素 |
当初次起义(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人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也。惟□□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孙中山《建国方略》)“□□”处应填
A.甲午 | B.戊戌 | C.庚子 | D.辛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