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特别峰会2011年3月11日决定,在“帮助”中东重建经济和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名义下,通过欧洲投资银行等欧洲金融机构向最近发生动荡的突尼斯和埃及等中东国家提供巨额援助。欧盟作出这一决定并非急人所难,而是试图在中东事变尘埃尚未落定时,以援助开路,既减轻事变对欧洲的消极影响,又能抢夺瓜分“新中东”利益的先机。这说明
A.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 |
B.实施国际援助是主权国家作为国际社会的成员应尽的义务 |
C.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D.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权益,要不择手段地实现国家利益 |
2011年是收入分配改革攻关年。从分配的角度看,在企业分配中,如果过分压低劳动报酬,则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终将限制企业的发展。这说明()
A.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 B.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
C.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 D.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 |
2010年1月至10月我国财政支出部分项目与2009年同比一览表
项目 |
教育 |
医疗卫生 |
社会保障和就业 |
同比增长(单位:亿元) |
1005.8 |
475.85 |
810.24 |
增长率 |
16.6% |
26.8% |
16.5% |
材料告诉我们()
A.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B.国家财政支出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C.财政支出的增加会导致财政赤字的增加
D.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010年国家安排社会保障投入3 185亿元,把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比上年增长50%;投入433亿元用于促进就业,重点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以上内容共同表明国家()
①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②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③发挥财政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④提高职工工资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A.①② | B.①![]() |
C.③④ | D.②③ |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对“三农”财政投入首次强调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这表明()
①国家把促进农业发展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
②国家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注重社会公平
③财政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
④财政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②③ |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这一论述表明()
①经济发展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②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③要做到社会成员的平均分配
④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④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