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
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保尔把手枪放在膝上,狠狠地骂了起来:
“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1)以上文段节选自名著《 》,作者是 。(2分)
(2)保尔因 而产生了自杀的念头,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战胜了自己。
名著导读
(1)《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 ,讲述的是 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 ,飞岛及马(慧骃)国等地的经历。
(2)"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这句话是出自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 ,该小说以主人公 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艰苦的斗争生活。
名著阅读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的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1)这段文字选自鲁迅的散文集《 》,文中描写的人物是 。
(2)关于这部散文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狗•猫•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根,《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
B.《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并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时的无限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
D.《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记述了鲁迅远离故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生活,留下了鲁迅追寻真理的足迹。
名著阅读
在有的学校,学生要建立自己的"阅读银行",定期向"银行卡"中存放教师推荐或自己喜爱的阅读书目,并写上每部书的阅读心得。如果你也想建立自己的"阅读银行",你最想存放的名著是什么?请写出书名、作者,并谈谈你存放此书的理由。
(1)书名:《 》
(2)作者:
(3)存放理由: 。
阅读文言文《亭林先生》,回答下列各题。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节选自《清朝艺苑》)
(1)解释加点词语
①必无所疑乃 已
②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出 门 则 以 一 骡 二 马 捆 书 自 随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
(4)亭林先生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
任末 ①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 ②不远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 ③,削荆 ④为笔,刻树枝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 ⑤以自照。观书有会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拾遗记》,有删改)
【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荆:灌木名。⑤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不知其 旨也 |
旨: |
|
② 负笈不远险阻 |
负: |
|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3)下面句子中朗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不知/其旨也 |
B. |
观书有会/意者 |
C. |
然后/能自反也 |
D. |
常/以净衣易之 |
(4)对以上两段选文相关知识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甲】文选自《札记•学记》。《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
B. |
【甲】文开头以"嘉肴"与"至道"做类比,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性,之后推出中心观点。最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加以佐证。 |
C. |
【甲】文主要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乙】文用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 |
D. |
【甲】文告诉我们教和学的关系。【乙】文强调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
(5)结合【甲】【乙】两文中的内容,谈谈你在自主互助学习中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