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济南的冬天》(节选)完成下面题目 (共7分)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整”和“缺”似乎有些矛盾,如何
理解?
“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慈善”是形容人的,用在这里形容天气有什么作用?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体会这句话的表达效果,并模拟句中的修辞手法,以“春天”为话题写一句话。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张良敬老
良尝闲从容游下邳圯上。,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下列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黄石老人走到张良跟前时,鞋子掉到了桥下。老人是故意这样做的
B.老人把鞋子掉下桥去,又要张良下去取回来。张良认为这是在戏弄他,很生气,几乎要动手打老人。
C.张良因为看到老人年纪大,只好强忍着走下桥去取鞋。
D.为了得到那本《太公兵法》,张良按照老人的话,一连三天早早地来见老人,而且一天比一天来得早,以此来表示白己的诚心。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有一老父,衣褐。
(2)良因怪之。
读了这篇文章,张良身上最让你敬佩的品格是什么?

阅读说明文,完成小题。
转基因蚊子
疟疾是仅次于艾滋病的人类第二杀手,每年约有270万人死于这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尽管科学家们绞尽脑汁研发了许多抗疟疾新药,但都未能从根源上消除这一病魔。如今,美国的科学家另辟蹊径,设计出不会传染疟疾的转基因蚊子,以求彻底消灭这种可怕的疾病。
②据报道,美国马里兰州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日前成功设计出了转基因蚊子。这种蚊子与自然界野蚊子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会感染疟疾,所以也就不会成为这种传染病的载体。如果将其放归大自然的话,繁殖能力极强的它们将很快取代自然界的野蚊子,彻底消灭疟疾的传染源。
③科学家马拉里介绍说,新一代转基因蚊子体内含有一种名为SMl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能阻止疟疾感染。另外,基因转变后的“人造蚊子”的眼睛是绿色或者红色,很容易区别于自然界的野蚊子。转基因蚊子的其他脾性和自然界的野蚊子没有太大的区别,比如说同样也吸人和动物的血,也是同样的繁殖途径,但它们一旦与野蚊子交配后,就会大大降低野蚊子的生育能力,从而最终将野蚊子淘汰出局。
请你说说第①自然段划线句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第②自然段“如果将其放归大自然的话,繁殖能力极强的它们将很快取代自然界的野蚊子,彻底消灭疟疾的传染源”中的“如果……将……”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月迹》选段,完成14-15题。
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人倒了一小杯儿,说:“孩子们,你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
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
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在葡萄叶儿上,磁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发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柔柔和和地像水面了。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
“月亮在这儿!”
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 “月亮在这儿!”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沿跑,而且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起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从上文对这群孩子“饮月”、“寻月”过程的描述中,你体会到孩子们怎样的童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里的《月迹》选文和曾经学习过的《童年的朋友》,都刻画了“祖母(奶奶)”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比较,这两位“祖母”的形象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一代一代的春天》,完成小题。
一代一代的春天
丁立梅
①春天的冷,到底有限得很,几番风雨后,气温回升。沉睡了一冬的虫子们不老实了,一个个争先恐后要出来。我在阳台上小坐,看到一只睡醒了的蜜蜂,在窗户的缝隙间,探险般的,左冲右突。也见到一只蛾子,在我养的一盆瑞香的叶子上,跌跌撞撞。等到它们全部爬出来,天下便都是春的了。春天是被虫子们驮在身上的。
②走过一片草地,草看上去仍是枯黄的。但当你蹲下去细看,发现草根处,已然冒出点点的新绿来。那么稚嫩,柔软,婴儿的眉睫似的。你知道,用不了多久,那绿,便茁壮起来,世界将是新绿的一个世界。
③一些树,不动声色地在进行着一场新老更替,老叶褪去,新叶长出来,譬如樟树,譬如广玉兰。生与死的交接如此自然而然,几乎不着痕迹。你仰头微笑着看一会儿,感动了。垂柳的变化最是明显,满身缀着嫩黄的芽。这个时候,最适宜远观了。你在某个桥头站定,微风拂过你的脸,拂过河堤两岸。千万条柳枝一齐随着风舞动起来,缭乱缤纷,烟一般缥缈。“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唯有柳了。
④紧接着,桃花该开了。梨花该开了。菜花该开了。花一个接着一个。不,不,一个接着一个太慢了,哪里等得及?是要一哄而上挤挤闹闹登场的。于是乎,好颜色被抖落得满天满地,天地一片斑斓忙不过来的是人,踏青去!赏春去!看梨花。看桃花。看菜花。春天端出来的,是一场又一场盛宴,视觉的,听觉的,味觉的。
⑤说到味觉,就闻见了荠菜香。这个时候,荠菜正当时。去野地里寻荠菜是一大乐事,吃荠菜则是另一大乐事,鲜嫩的荠菜可拌可炒可烧。若把荠菜剁碎了,和些肉末子,那是包春卷最上好的料。不得不佩服我们的老祖宗,在吃上玩尽智慧,居然想出包春卷。人的心真是贪得可以,把春天卷进去,卷进去,春天就溜不走了。
⑥心情无端好起来。春天的阳光,照到心底去了,人的脸上不知不觉焕发出笑容来。路上遇见,都是一脸春天的模样。天蓝云白,水秀草青,这个时候的人多亲切多慈善啊。
⑦小母亲坐到阳光下,教她的幼儿学唱歌: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小母亲问孩子,宝宝,这里的春天美不美呀。孩子咿咿呀呀。小母亲笑了,接着唱,声音温柔得挤得出水来。她低头看向孩子的眼神,是永远的春天。一代一代的母亲,一代一代的幼童。一代一代的小燕子,拂柳穿檐,喜乐汤汤。一代一代的春天!
本文作者由室内到室外、由物及人,描绘了看春的四幅图画,记叙了两件事情。试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作者在文中所描绘的图画和记叙的事情。
看虫图——(__________)——(看树图)——(___________)——寻荠菜、吃荠菜——(______________)
第②段划横线的句子对早春的草色的描写,让我们想起了韩愈 “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诗句。丁立梅的描写与韩愈的诗句各具情致,请你分别说说韩诗和划横线句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贪”是一个贬义词,作者在第⑤段中说“人的心真是贪得可以”是为了批评人类的贪婪吗?如果不是,请你说说“贪”字的妙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文章内容,指出“一代一代的春天”的具体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共13分)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①回乡下,跟母亲一起到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
②我问:“怎么草也开花?”
③母亲笑着扫过一眼来,淡淡地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
④我愣住了,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⑤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计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残疾,可有,可无。
⑥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黝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阳光栖息在里头。我很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⑦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这时,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作品报上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⑧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
⑨刹那间,台下一片静。
⑩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著。
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与母亲的话“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语句相近而含义不同,各是什么意思?( 4 分)
文章前四节运用大量笔墨细致描写各种草开的花,其作用是什么?( 2 分)
联系上下文,分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内心阳光的孩子?(可以引用原文回答)( 4 分)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很少受到关注。选择你身边的其中一人.以花喻人写出一段话,表达你对他(她)的评价和关怀。(不得出现真实姓名,60 字左右)。(3 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