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敏在实验室测量金属块的密度。他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如下图所示。为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端调。小敏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天平平衡后,右盘中所放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 g。然后,小敏将金属块用细线系好放进盛有40ml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水面升高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则金属块的体积为 cm3。该金属块的密度与下表中 的密度相同。(每空1分)
如图所示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电路图.所用实验器材是:电源(6V)、电流表(0~0.6A)、电压表(0~3V)、电阻箱(0~999.9Ω)、滑动变阻器(40Ω 2A)、开关、导线若干.
表一:
实验序号 |
电压U/V |
电流I/A |
1 |
1.0 |
0.20 |
2 |
1.5 |
0.30 |
3 |
2.0 |
0.40 |
实验序号 |
电阻R/Ω |
电流I/A |
1 |
5 |
0.40 |
2 |
10 |
0.20 |
3 |
20 |
0.10 |
⑴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所测得的几组电流、电压值见表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为______Ω;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______关系.
⑵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应调节______改变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并调节______使电压表的示数保持相同,读出电流值,所测得几组数据见表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电阻箱两端的电压为______V;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______关系.
家用电冰箱主要用于冷藏或冷冻食品.
⑴冷藏室中照明灯和电冰箱压缩机是______(串/并)联的.
⑵利用电冰箱制成的冻豆腐有许多孔洞,这是因为冷冻时,豆腐中的水发生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⑶某天,小刚同学惊奇地发现,放在冷藏室内下部的酸奶盒表面上有冰,而放在上部的同种酸奶盒表面无冰,为什么呢?他猜想:冷藏室内上部温度高,下部温度低.
①为了验证猜想,小刚需要的器材有______,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
②夏天,家里立式空调制冷时,为使整个房间达到较好的制冷效果,你应该调节出风口叶片,______(向上/向下)吹出冷风.
如图所示是小方同学用两只外形相同的蜡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⑴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_______________。
⑵选取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_____关系。
⑶在实验过程中,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再将另一支_____蜡烛(选填“点燃”或“不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后面来回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的蜡烛的像_____。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__。
⑷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20cm的A处时,玻璃板后B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移去B处的蜡烛,将光屏放在B处,发现光屏上并没有蜡烛的像, 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像。
⑸小方将玻璃板移去,在玻璃板位置放一个凸透镜,B处放光屏,发现光屏上恰好成倒立、等大的蜡烛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cm。
如图所示,在“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中,让小车每次从斜面顶端处由静止滑下,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1)第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行时的停止位置如图所示,读出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并填在表中相应空格外.
(2)分析表中内容可知: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就越 ,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 .
(3)根据实验结果推理可得:若接触面完全光滑,即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轨道足够长,小车将一直做 运动.可见,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 的原因.
(4)以上探究过程运用了“理想实验”的方法.想想看:在八年级物理学习中,你在探究什么问题时也运用了此方法?请你说出该实验的名称.实验名称 .
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1所示.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 所示实验.
(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2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该结论 ( 正确、不正确),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