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好奇地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发现仍可以在屏幕上成像,拿开眼镜后,像变得模糊不清,把屏幕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又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材料二:图是人的眼球结构图,正常人的眼睛通过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可以看清近处和远处的物体。
根据上面的材料,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近视眼镜的镜片是 透镜,对光有 作用。
(2)与凸透镜成像对比,人的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 ,视网膜相当于 。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如果某同学看远处的物体时,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应该配戴 镜。
下表列出的是在进行实验探究时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请你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填写在表中对应的空格里。
题号 |
实际问题 |
解决方法 |
(1) |
为了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情况,按亮激光小手电,但不能直接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 |
▲ |
(2)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为了既能看到像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
▲ |
如图所示的两幅插图,均来自物理课本,请你说出它们各自的光学现象.甲图显示的现象叫做▲现象,它说明了▲.乙图中的温度计未被太阳光照射到,但示数升高,说明红外线具有▲效应.
![]() |
为什么夜间开车不宜开驾驶室内的灯?
如右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
(1) 锡的熔点是______℃,凝固点是______℃。
(2) 在BC段,锡处于____________状态;
在DE 段, 锡处于________状态。
(3) 锡的熔化用了______min,它熔化过程
中要______热,但温度_______。
(4) 锡从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内进行的
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
夏天,小明在海水中游泳,上岸后没有及时擦干身上的水, 过一会儿,觉得“发冷”。请对这个现象进行解释。(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