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真理和认识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认识是不断变化的,而真理是永恒不变的 |
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
C.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
D.真理属于认识,认识不一定是真理 |
《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表明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
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
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 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 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 |
“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恩格斯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
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思考 | 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
C.哲学的智慧在于指导人的认识活动 | D.哲学的智慧在于指导人的实践活动 |
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主要标志是( )
A.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征收的 | B.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
C.税收由税务机关征收 | D.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
经济学家詹姆斯在《公平是最大的动力》一书中写到:公平是对人格的尊重,可以使一个人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能量,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这句话说明()
A.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的 | B.公平与效率是互补的 |
C.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 D.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