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 |
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
C.国家一统,皇帝集权 |
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
1995年,美国《财富》月刊评论:“回归将令香港走向死亡。”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评论“香港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具活力。”(注:《财富》与《时代》是姊妹杂志)这一转变说明了()
A.中美成为战略伙伴关系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影响 |
C.美国的综合国力衰弱 |
D.“一国两制”制度旺盛生命力 |
新中国成立后,浙江人大代表团赴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最有可能看到的宣传标语是()
A.“热烈庆祝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
B.“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 |
C.“热烈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 |
D.“坚决拥护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
据参加过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即五一大会的特古斯回忆:“有不少代表认为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低级形式,只有效仿苏联的民族自决以加盟共和国的形式才能彻底解决民族问题……也有人心想独立,但由于已经有了外蒙的前车之鉴,未敢公开发表这类主张。……当时中共西满分局常委张平化代表中共西满分局给出了答案:‘实行自治,争取自决’。”这反映了()
A.民族自决思想在党内占主导地位 |
B.“左”倾错误影响了民族政策 |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急迫性 |
D.苏联模式对中共民族政策的影响 |
某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找到一张图片史料,下列评论中符合该图片史料的是()
A.长征,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
B.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
C.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
D.渡江战役,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
“6日晚上,举行了专门纪念俄国十月革命的会议。到处都有工人、学生。国民党组织开会庆祝。……第二天……举行了大规模的庆祝活动。会场上到处是国民党旗和写着无产阶级口号的标语牌,还有很多绘有镰刀和斧头的红旗。”这一场景会发生在()
A.1919年的北京 | B.1926年的广州 |
C.1931年的瑞金 | D.1935年的遵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