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以后,有一类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这一类官吏是 ( )
| A.董仲舒的门徒 |
| B.太学的生员 |
| C.儒生出身的官吏 |
| D.维护三纲五常的人 |
下图是连环画《水浒传》中的一幅,对其图文解读正确的是( )
| A.铁匠铺中的工匠来自于官营手工业作坊 |
| B.当时的私营手工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
| C.“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
| D.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 |
《春秋公羊传》对四民的解释是:“德能居位曰士;辟土植谷曰农;巧心劳手成器曰工;通财货曰商。”材料对“士农工商”的划分依据是( )
| A.社会地位 | B.职业分工 |
| C.道德品质 | D.知识水平 |
在苏北农村流传着一首民谣:“筛麦子,磨面面,外婆来了吃啥饭?吃燃面,打鸡蛋。杀公鸡,叫鸣哩。杀母鸡,下蛋哩。杀鸭子,鸭子叫的嘎嘎的!”这首民谣从本质上反映了( )
|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
|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
|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特征 |
|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
农谚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它对于农业生产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如“要知五谷,先看五木”“白露早,寒露迟,秋分草子正当时”“种好稻好,娘好囡好”“早稻水上飘,晚稻插齐腰”“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以上五则农谚反映了( )
| A.劳动人民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
| B.劳动人民懂得尊重自然规律 |
| C.农业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生产部门 |
| D.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
20世纪6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有三尼之说:美国总统肯尼迪;苏共第一书记尼基塔·赫鲁晓夫;印度总理尼赫鲁。“三尼之说”的出现体现了那时的国际形势是( )
| A.美苏争霸 |
|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 C.资本主义世界的三足鼎立 |
| D.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