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重大事件发生后,世界上被压迫民族的领袖们由此得出结论:必须把西方的科学和工业引进自己的国家,但必须像他们那样摆脱欧洲的控制,自己掌握现代化进程,并保留自身的民族特点。这一重大事件应该是( )
A.俄国农奴制改革 |
B.美国南北战争 |
C.日本明治维新 |
D.中国洋务运动 |
自1981年起,中国曾多次获得世界银行贷款,用于改造农田和发展教育,这说明了( )
A.世界银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 |
B.世界银行的贷款重点只有发展中国家 |
C.世界银行是协调国际货币关系而建立的 |
D.世界银行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
奥巴马和罗斯福都比较受中下层民众的拥护。罗斯福新政时不可能出现的是( )
A.雇用年青人从事造林 |
B.某公司因为雇用未满16周岁童工而被起诉 |
C.农产品数量大幅度增加 |
D.劳资关系委员会中劳资代表各占一半 |
“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其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担负的国家义务,应当……。”以上材料是关于俄国的一项经济政策的部分内容,材料中的“……”部分,最恰当的应是(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 B.实行粮食税 |
C.建立集体农庄 | D.实行义务交售制 |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做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
A.采取余粮收集制 | B.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
C.导致国家经济的衰退 | D.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民生改善 |
“经历了思想解放进程的中国就像一个混血儿,也许这个孩子很快就会在吸取父母——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长处之后,独立走出一条新路。”(奈斯比特《中国大趋势》),材料中“新路”的本质含义是()
A.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 B.市场主导资源配置 |
C.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 D.积极融入全球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