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的客观过程。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看辛亥革命,下列哪点最贴切 ( )
| A.民主革命第一枪 | B.谁再想做皇帝,都做不成了 |
| C.自由尽是新风尚 | D.世界风暴新源泉 |
《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下列对这一诏令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通过行政命令推行汉语 | B.提倡官员说汉语而不说鲜卑语 |
| C.罢免在朝廷上不说汉语的官员 | D.30岁以下的官员必须严格执行法令 |
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篱”。这反映了当时北魏()
| A.阶级矛盾尖锐 | B.民族矛盾尖锐 |
| C.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 | D.汉族内部矛盾激化 |
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是()
| A.重农抑商 | B.统一度量衡 | C.迁都咸阳 | D.按军功授爵 |
“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 A.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
| 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
| C.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
| 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举以为收孥。”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 A.“为田开阡陌封疆” | 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
| C.统一度量衡 | D.奖励军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