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21-22题。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A.纬度地带性 | B.垂直地带性 |
C.经度地带性 |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
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A.水分 | B.光照 | C.土壤 | D.热量 |
下面为北印度洋(局部)洋流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当新一天的范围正好占全球的四分之三时,图中①地的区时为
A.7时 | B.9时 | C.12时 | D.21时 |
如果图中的虚线为晨昏线,则此时北京时间为
A.8时 | B.10时 | C.18时 | D.22时 |
下图为某地沿145°经线附近1、7月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关于甲、乙、丙、丁四地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 | B.乙地受沿岸寒流影响,降水稀少 |
C.丙地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丰富 | D.丁地位于高大山脉背风坡,降水稀少 |
丁地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 B.温带大陆性气候 | C.温带季风气候 | D.地中海气候 |
下图为我国某省河流分布和年气温日较差(气温日较差的多年平均值)(单位:℃)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该省的地势为
A.北高南低 | B.东北高西南低 | C.南高北低 | D.西北高东南低 |
影响该省气温日较差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 B.海拔高度 | C.海陆位置 | D.天气状况 |
下图为我国某农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A.混合农业 | B.季风水田农业 | C.商品谷物农业 | D.大牧场放牧业 |
如果利用该农场产品,可发展
A.电子装配工业 | B.饲料加工工业 | C.建筑材料工业 | D.服装加工工业 |
表下杭州(1981年全市人口为525万)和武汉(1981年全市人口为590万)1981年至2000年城市人口(单位:万人)增长状况,据表回答下列各题。两城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
A.杭州1981~1990 | B.武汉1981~1990 |
C.杭州1991~2000 | D.武汉1991~2000 |
据表可以看出,1981年至2000年两城市
A.中心区人口持续减少 | B.第二产业比重明显下降 |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 D.郊区城市化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