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科学合理编制2011年度省政府立法计划,河南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向社会公开征集河南省2011年度政府规章立法建议项目。“各界人士可通过电子邮件、政府网站发贴和来电来函等多种形式提出意见和建议。”这表明
A.我国公民能多途径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
B.科学决策是政府树立权威性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
C.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
D.决策机关拓宽民意反映渠道 |
从 2002年7月开始,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启动的刑事审前程序改革示范(试验)项目获得批准立项,经过8年来的试验,已经为国家修订刑事诉讼法积聚了丰富而宝贵的实践经验。下列古语与材料蕴含“实践第一”观点相同的有()
①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论衡》)
②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进学解》)
③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荀子》)
④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冬夜读书示子聿》)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通过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型感应芯片使其智能化,然后借助无线网络,实现人和物体“对话”,物体和物体之间“交流”,这就是物联网。物联网展示了生活中任何物品都可以变得“有感觉、有意思”这样一幅智能图景。物联网的出现说明( )
①认识是实践的来源和动力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
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创新即与众不同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学者王国维把诗歌的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有我之境也;“寒波澹澹起,白云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有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从哲学上看,“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体现了( )
A.“物”与“境”并没有严格的区分,都是“物”在相对静止下的表现 |
B.诗人通过直接再现自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实现“境”与“物”的绝对对立 |
C.诗歌意境是艺术家自身主体意识的产物,是实现艺术创作意图的物质载体 |
D.诗歌意境蕴含创造性,诗人通过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能动地反映客观存在 |
有个偷针者和偷牛者一起被游街。偷针的觉得委屈:“我只偷了一根针,为什么要和盗牛贼一起游街,太不公平了!”盗牛贼却对他说:“别嚷了,我走到这一步是从偷针开始的”。这一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①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是引起质变的量变
②事物的质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
③事物的质变就发生在无形的量变之中
④事物的不显著的量变可以向质变转化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著名画家范曾先生在《自述》中谈到自己的成功时说,“作画平生万万千,抽筋折骨亦堪怜。在艰难之时,我追逐着希望和光明。”由此可见,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
A.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B.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
C.努力创造条件,促使主次矛盾的转化 |
D.既要看到光明的前途,又要勇于克服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