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装置,将溶液A逐滴加入固体B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若A为浓盐酸,B为MnO2,C中盛品红溶液,则C中溶液褪色 |
| B.若A为醋酸,B为贝壳,C中盛CaCl2溶液,则C中溶液变浑浊 |
| C.若A为浓硝酸,B为铜,C中盛KI−淀粉溶液,则C中溶液变蓝 |
D.若A为浓硫酸,B为Na2SO3固体,C中盛石蕊试液,则C 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
16.4g NaOH和NaHCO3的固体混合物投入150ml 2.0mol·L-1的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不再产生气泡,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多少 ()
| A.2.0mol·L-1 | B.0.41 mol | C.0.30 mol | D.无法计算 |
甲、乙、丙、丁分别是NaOH、AlCl3、BaCl2、FeCl2四种物质中的一种,若将乙溶液滴入丁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则沉淀消失,乙溶液滴入丙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发生,据此可推断甲物质是 ( )
| A.BaCl2 | B.FeCl2 | C.AlCl3 | D.NaOH |
下列无色溶液中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K+、Na+、MnO4-、SO42- | B.Al3+、Cl-、SO42-、AlO2- |
| C.Na+、Ba2+、Cl-、Br- | D.Fe3+、NH4+、SCN-、HCO3- |
已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是氧化剂 |
| B.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氯元素的质量比为5:1 |
C. 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
D. 参加反应时有 电子转移 |
科学的实验方法为我们探索物质的世界提供了一把金钥匙。下列实验方法及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如汽油和水,不可通过分液方法分离 |
| B.因为碘易溶于酒精,所以常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
| C.必须在通电时,熔融氢氧化钠才能发生电离 |
| D.能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胶体和CuSO4溶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