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这个战役是指中国的
A.平津战役 | B.淞沪会战 | C.渡江战役 | D.百团大战 |
一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实际上是()
A.战胜国瓜分世界的机构 | B.维护国际和平和安全的机构 |
C.英法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 D.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 |
有人说:“一战”后的国际形势发展的特点是“从和平走向战争”能反映这一特点的事件是()
A.经济危机的爆发 | B.国际联盟的建立 |
C.干涉苏俄革命 |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和瓦解 |
一战后,德国外长西蒙斯说:“必须对敌人的策略有所估计。敌人当中,一些人想挤牛的奶,另一些人想割牛的头”。根据史实分析割牛头者对德的策略是()
A.最大限度的削弱德国,以便确立其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
B.采取绥靖政策 |
C.扶植德国 |
D.防止德国东山再起 |
英、法这两个昔日战场上并肩作战的盟友却在巴黎和会上怒目相对,甚至以退出和会相威胁,英法矛盾的焦点是()
A.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之争 | B.国联的组织方式和控制权之争 |
C.海军军备及其比例之争 | D.欧洲大陆均势与霸权政策之争 |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巴黎和会上宣扬“十四点原则”的实质是()
A.为了实现世界持久的和平 | B.为了实现资本主义世界的相对稳定 |
C.为了建立公正平等的世界秩序 | D.为了攫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