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中,上海一家商店挂出这样一幅对联:“罢学救亡,罢市救亡,我两界挺身而起;民心不死,民国不死,援诸君努力而行。”这幅对联中没有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是
| A.五四运动的范围扩大 | B.商人爱国之情和对学生的支持 |
| C.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 | D.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
2010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引用了古人的一句名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用以明志。与这一名言出处作品属于同一艺术风格的小说是()
| A.《三国演义》 | B.《水浒传》 |
| C.《西游记》 | D.《红楼梦》 |
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
| A.阶级立场不同 | B.政治主张的分歧 |
| C.社会经济结构的差异 | D.社会性质的差异 |
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国迷信思想盛行 |
| B.社会环境决定科技作用的发挥 |
| C.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科技 |
| D.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
一位唐朝的书生是个“书虫”,每当他看到佳句时,总要抄写下来。但他的“佳句集”中不可能有()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 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 C.“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 D.“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
| A.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
|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 D.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