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石先生慧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领导全国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崇仰。……此物此志,知先生必有同心也。敬祝健康!并致民族革命之礼!毛泽东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根据材料判断,这封信写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 B.西安事变时 |
C.抗日战争时期![]() |
D.重庆谈判后 |
2008年12月15日,台湾海峡两岸直接“三通”变成了现实。有人说这是两岸关系发
展的“又一次历史性突破”,此前两岸关系发展取得的“历史性突破”是
|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 B.“一国两制”的提出 |
| C.海基会和海协会的成立 | D.“九二共识”的达成 |
“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 A.戊戌变法时期 | B.辛亥革命时期 |
| C.土地革命时期 | D.抗日战争时期 |
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自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潮流促成了
|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 B.“九二共识”的达成 |
| 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 D.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 |
十月革命的首创性体现为
| A.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
| 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 |
| C.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了暴力革命理论 |
| D.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 |
“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最能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显著特征是
| A.反对霸权 | B.睦邻友好 | C.多边外交 | D.不结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