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和部分国民党高级将领认识到,中国对日抗战是持久战,必须以空间换时间。淞沪会战的紧要关头,蒋介石曾经在日记中写道:“凡我中国之寸土失
地皆洒满吾中华民族黄帝子孙之血迹,使我世世子孙皆踏此血迹而前进,永久不忘倭寇侵
占与惨杀之历史……”。在日军攻占南京后,他拒绝德国方面的斡旋,坚持既定的抗战国
策。决定蒋介石抗战态度的主要因素是

A.战争的性质
B.对敌我双方形势的正确分析
C.国际方面的有利条件
D.民族立场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未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大公报》载:1906年1月,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示谕:“婢膝奴颜,有伤气节”,宣布广东、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此后,各省纷纷效法。这说明

A.晚清时期曾进行社会习俗的改革 B.封建等级制度被废除
C.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D.儒家传统礼仪被废除

《胡适口述自传》中说:“那个以鼓吹‘中国文艺复兴’和‘文学革命’为宗旨的《新青年》杂志,就逐渐变成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我们北大之内反而没有个杂志发表文章了。”这段话反映了

A.新文化运动披着传统文化的外衣 B.新文化运动阵营思想日趋分化
C.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失败 D.胡适公开否定新文化运动

“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1860年是个很重要的时间点”。以下史实最能支特这一观点的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束 B.《资政新篇》的颁布
C.洋务运动的兴起 D.“西学东渐”的开始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在达到德性的完备时是一切动物中最出色的动物。”下列言论与亚里斯多德思想一致的是

A.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
B.志不强者智不迭
C.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D.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