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理群《天地玄黄》记载某民国杂志刊登了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谁曰不宜!”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 B.抗日战争时期 |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欧洲共同体包括
①煤钢共同体②经济共同体③原子能共同体④经济与货币联盟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③④ |
欧盟特别首脑会议宣布:“1999年1月1日,欧元成为货币,各金融市场以欧进行结算……2000年7月1日,欧元取代各国货币成为统一货币。”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得以出现的根源在于
A.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 | B.经济区域化的进一步发展 |
C.知识经济的兴起 | D.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 |
1921年开始的苏俄改革和1978年开始的中国改革都
A.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B.属于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 |
C.注重工业化建设 | D.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
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水利史上著名的“大坝时代”,1935年,科罗拉多河上高约223米的胡佛水坝宣告竣工,美国大规模兴修水利的直接目的在于
A.促进就业以缓和社会矛盾 | B.促进农业发展以摆脱经济危机 |
C.兴修水利以防止水土流失 | D.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
对右图所示数据解读最准确的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完全形成 | |
B.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完成 | |
C.英国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 1860年各国占全球国际贸易的比例 |
D.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贸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