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 “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
下列历史人物提出的思想主张中,不能体现“以人为本”思想的是( )
A.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B.孟子提出“民为贵,君为轻” |
C.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 D.康熙帝说“与民休息,道在不扰” |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关键是( )
A它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 D它宣扬了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的形成 ④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
A.②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据分析统计,《孟子》一书中关于水利的谈话有11次,都涉及黄河洪水泛滥殃及邻国。从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解决的根本之道在于()
A.各国减少战争,专力治黄 | B.各国加强协调,统一治黄 |
C.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 | D.各自为政,加强治理 |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 |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
C.兼相爱、交相利 |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