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一词的英文翻译是“modernization”。这个单词产生于18世纪,是从英语单词“modernize”和“modern”中衍生出来的。根据韦氏辞典,英语单词modern产生于16世纪。下列属于“modern”产生时的历史现象的是
①宗教改革
②文艺复兴
③启蒙运动
④世界走向会合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1921年,中共一大代表毛泽东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是
A.大街上报童手持报纸向行人叫卖 |
B.西式洋楼里,穿着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吃西餐 |
C.轮船往来黄浦江上,汽车行驶在马路上 |
D.居民们排队用油票和布票购买“洋油”“洋布” |
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强,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渠道。适应这种需要,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是
A.电影电视 | B.电报电话 |
C.报刊杂志 | D.铁路交通 |
据统计,1900年以前的30余年间,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族工矿企业有150家,资本总额5000余万元;1901-1911年的10年间,全国新设立的厂矿有320家,资本总额近1亿余元,是以前30余年的两倍多。造成这种变化的因素有
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②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政策的刺激③列强资本输出使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④欧美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④ |
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A.实业救国 | B.工商皆本 |
C.重利轻义 | D.重农轻商 |
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以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政策禁止任何人的海外经商活动 |
B.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体现 |
C.主观上有维护清朝统治的意图 |
D.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领域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