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眼色是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二者独立遗传)共同决定的,在一个个体中,两对基因处于不同状态时,人的眼色如下表。
个体内基因组成 |
性状表现(眼色) |
四显基因(AABB) |
黑 色 |
三显一隐(AABb、AaBB) |
褐 色 |
二显二隐(AaBb、AAbb、aaBB) |
黄 色 |
一显三隐(Aabb、aaBb) |
深 蓝 色 |
四隐基因(aabb) |
浅 蓝 色 |
若有一对黄眼夫妇,其基因型为AaBb。从理论上计算:
⑴他们所生的子女中,基因型有 种,表现型共有 种。
⑵他们所生的子女中,与亲代表现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⑶他们所生的子女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⑷若子女中的黄眼女性与另一家庭的浅蓝色眼男性婚配,该夫妇生下浅蓝色的女儿的几率为______
下图是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示意图,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可维持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该装置置于20℃环境中。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2mL,毛细管内的水滴在位置X。20min后,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6mL的读数,才能使水滴仍维持在位置X处。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若将图中的碳酸氢钠溶液换成等量清水,重复上述实验,20min后,要使水滴维持在位置X处,针筒的容量(需向左/需向右/不需要)调节。
(2)若以释放出的氧气量来代表光合作用速率,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是mL/h。
(3)若将图中的碳酸氢钠溶液换成等量浓氢氧化钠溶液,在20℃、无光条件下,30min后,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1mL的读数,才能使水滴仍维持在X处。则在有光条件下该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是mL/h。
有专家认为,染发剂会危害人类健康。目前使用最多的是无机染发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探究了染发剂对绿豆种子萌发生长的影响。他们的研究实验记录如下:
不同浓度的染发剂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观察记录表
浓度 |
发芽率(%) |
长度(cm) |
长势及受损情况 |
|||
第2天 |
最后发芽率 |
第3天 |
第4天 |
第5天 |
||
0.1% |
94 |
100 |
1.2 |
6.0 |
11.5 |
叶片暗哑无光泽,子叶有点焦干 |
1% |
72 |
86 |
1.1 |
1.2 |
2.5 |
萌发的种子根部败坏,腐烂,第5天起停止发育,个体间高矮差异大 |
10% |
6 |
30 |
0.1 |
0.1 |
0.1 |
萌发的种子胚根露出后停止发育,其余种子霉变 |
⑴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为: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进一步探究。
⑵从表中的观察记录,可以看出:。
⑶该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⑷如果由这个实验结果推理到染发剂会危害到人体健康,那么这种推理属于
推理,因为染发剂同样作用于。
图甲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图乙是为了研究兴奋在神经元轴突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用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做成的实验装置(C点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正中心)。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乙
图甲
⑴图甲中①是细胞,判断依据是。
②是细胞。若人体受到HIV病毒的侵染,①和②中的细胞最容易受到攻击,从而导致患者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⑵从HIV的遗传物质分析,HIV疫苗难以成功的原因是。
⑶图乙中刺激B点,若微电流计只偏转一次,说明
(4)为了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还是双向,可以在图乙中的哪些点
给以适宜的刺激,能够得出相应的结论。
下图表示某XY型性别决定植物的性染色体简图。图中Ⅰ片段为同源部分,Ⅱ1,Ⅱ2片段断为非同源部分。其种群中雌雄个体均有抗病和不抗病的个体存在,已知抗病性状受显性基因D控制,为伴性遗传。
⑴由题中信息可知,控制该植物的抗病基因不可能位于图中的 段。
⑵现有该植物纯合子若干株,只做一代杂交实验,推测杂交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并推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哪个片段。选用的杂交亲本的表现型为雌性不抗病和雄性抗病,则:
如果子一代中 ,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图中的Ⅱ2片断。
如果子一代中 ,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图中的Ⅰ片断。
⑶假设某物质在两种显性基因共同存在时才能合成,基因(G、g)位于Ⅰ片断上,另一对等位基因(E、e)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两个不能合成该物质的亲本杂交,子一代均能合成该物质,子二代中能合成该物质与不能合成该物质的比例为9:7,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
⑷该生物种群中(个体数量很大),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4%,Aa的个体占72%,
aa的个体占4%。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为AA=Aa>aa,则在以后的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A和a基因频率变化趋势可能会怎样?(在给定的坐标中用曲线图表示)
|
(每空2分,共16分)某小组对“低温是否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进行了实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①组装渗透装置两套,分别编号为1、2。
②在两组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在长颈漏斗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同一浓度蔗糖溶液,保持管内外液面高度相等。
③对两组装置进行不同处理:1组用水溶液维持在37℃左右,2组的烧杯外加冰块降温。
④两组装置同时开始实验,几分钟后观察记录漏斗的液面刻度变化。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是通过测定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即作用速率来进行探究的。
(2)此实验的变量是;为了直观地表示相对速率,用表示实验结果。
(3)该实验可能的结果与结论是:
①若1组漏斗液面高度比2组高,则说明;
②若;
③若。
(4)如果上述实验结果证明了“低温能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那么对于生物活细胞来讲产生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
①;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