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甲)(乙)两段古文,按要求完成小题。
(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乙)王戎①七岁,尝与诸小儿游②。道边李树多子③,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④。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王戎:晋朝人。②游:玩。③子:果实。④信然:真是这样的。
下面各项划线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两项是(   )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B.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C.故时/有物外/之趣。 D.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翻译句子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果如鹤唳云端”两个“果”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用现代文给文章加一个结尾,要归纳出作者之所以能取得物外之趣的原因。(2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⑴长跪而之()⑵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晏子()
⑶天下缟素() ⑷傧者道()
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⑴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⑵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晏子和唐雎同为外交使者,同样不辱使命,他们各靠什么维护了国家利益?
读了甲、乙两文的故事,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具有哪些共同的品格?再列举我国历史上一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员,并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越国大饥,王恐,召范蠡①而谋。范蠡曰:“王何焉?今之饥,此越之福,而吴之祸也。夫吴国甚富,而财有馀,其王年少,智寡才轻,好须臾之名,不思后患。王若重币卑②辞以请籴③于吴,则食可得也。食得,其卒越必有吴,而王何患焉?”越王曰:“善!”乃使人请食于吴。不出三年,夫差④为禽⑤。
(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
【注】①范蠡:人名,越国大臣。②卑:谦恭、恭顺。③籴:买进谷物。④夫差:吴国君主。⑤禽:通“擒”,捉住。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行乱其所为⑵王何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人恒过,然后能改。⑵今之饥,此越之福,而吴之祸也。
【甲】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是人”指一类人。【乙】文越国灭吴的故事体现了【甲】文中所阐述的
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改掉,因为现在中国的国力强大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请结合这篇课文谈谈你的看法。(3分)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①,何哉?竹本②,[A]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③者。竹性直,直以立身④;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⑤者。竹心空,空似体⑥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⑦者。竹节贞⑧,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B]故君子人多树之⑨为庭实⑩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①贤:贤者。②本:根。③善建不拔:意志坚定不移。④直以立身:凭着挺直的本性可以立身。⑤中立不倚:处事正直,不偏不倚。⑥体:体悟。⑦虚受:虚心接受。⑧贞:坚贞。⑨之:代词,指竹子。⑩实:充实。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⑴亵:⑵濯:
解释下列语句。
⑴濯清涟而不妖。
⑵竹似贤,何哉?
【甲】文从莲的、品性四个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是由竹的本固、性直、、节贞四个方面联想到君子之德。
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上看,【甲】、【乙】两文相同之处各是什么?
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文言文阅读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右备容(chòu) B然若神人(yè)
C袍敝衣(wēn) D以拥覆(jīn)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 其欣悦,则又请焉( )
③ 故余虽愚,获有所闻( )④ 余立侍左右,疑质理( )
将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未尝稍降辞色。
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本文作者的学习态度是怎样的?请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学习体会。

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口技》片段,完成后面小题。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无敢哗者 (huá ) B.遥闻深巷中犬吠(fèi)
C.絮不止(xù) D.夫齁声起(hān)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 满寂然 (2) 夫大儿声 (3) 既而儿醒(4) 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2)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文中开头“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一句中连用4个“一”,有何用意?(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