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是经纬网局部图。M时刻,甲地正在日出,乙地正在日落。读后回答1—4题。关于当日甲、乙两地昼长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地的较长 |
B.乙地的较长 |
C.甲地昼长6小时 |
D.乙地昼长18小时 |
此时,北京时间为
A.4点 | B.7点 |
C.8点 | D.11点 |
这一天
A.北京日出东北方 |
B.济南白昼正渐长 |
C.广州正午日影正渐长 |
D.曾母暗沙正午日影朝北 |
M时刻后的一周时间内,若甲地日出时,乙地已经日落,则太阳直射点
A.在北半球,正向北移动 | B.在北半球,正向南移动 |
C.在南半球,正向北移动 | D.在南半球,正向南移动 |
如图中,促使香港---珠三角从“前店后厂”向“前厂后店”模式转变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A.劳动力 | B.科学技术 |
C.交通运输 | D.市场 |
PQMN为四个不同的区域,读图回答问题。立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适合农牧结合发展的地区是()
A.P | B.Q | C.M | D.N |
下列描述符合PQMN四地当地实际的是( )
A.P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大力植树种草 |
B.Q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
C.M地区土地盐碱化严重,大水漫灌压碱 |
D.N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退耕还牧 |
如图为我国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受水灾的县域个数与总县城个数的比值)多年平均的月变化图”,回答问题: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的特点有()
A.峰值均出现在4~6月 |
B.峰值出现月份与降水季节变化基本一致 |
C.峰值出现的时间由北向南逐渐推迟 |
D.珠江流域降水最为集中 |
当黄河流域水灾受灾比出现峰值时( )
A.江淮地区出现梅雨现象 | B.巴西高原草木生长旺盛 |
C.墨西哥湾飓风活动频繁 | D.喜马拉雅山雪线处于一年中最低位置 |
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回答问题。
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
A.人口数量增多 | B.气候变化 |
C.森林破坏 | D.围湖造田 |
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是()
A.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 |
B.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 |
C.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 |
D.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