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迷雾探踪
(1)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当接近地面的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大量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微粒悬浮在空中,形成雾茫茫的天气,使视野模糊不清,气象学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雾有轻重之分。当水平能见度在1——10千米时称为轻雾,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称为大雾,水平能见度在500米以下的称为浓雾、平流雾、蒸汽雾、上坡雾、锋面雾等几种。
(2)雾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让我们来看看生活中的一个现象:在做饭时,大家总能看到锅的上方有雾气产生,雾的形成和它形成的原理相同,只是形成的范围大,维持的时间长而已。空气中能容纳一定量的水汽。白昼的温度一般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晚,地面热量的散失,使地面温度下降,同时影响接近地面的空气层,使空气的温度也降低,当温度低到空气不能容纳原先所有的水汽时,过剩的水汽便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的大气中,雾就形成了。凌晨时分空气温度低,所以大雾经常出现在早晨。太阳升起后,由于温度的升高,小水滴或小冰晶又变成水汽或降落到地面,雾又渐渐消散了。
(3)大雾天气不仅对交通影响很大,而且还危害农业。如果连续几天大雾,将使农作物缺乏光照,进而影响作物生长,诱使病害发生。如小麦抽穗时遇上3天以上大雾,就容易引起赤霉病。
(4)专家提醒说,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很大的隐蔽性。据测定,雾滴中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的比例,比通常的大气水滴高出几十倍。人们如果在雾中锻炼或散步,随着活动量的增加呼吸会加深、加快,这样就会更多地吸收到雾中的有害物质,极易诱发或加重气管炎、咽喉炎、结膜炎等诸多疾病。所以,在有雾的天气里,人们应当停止一些户外活动,尤其是一些剧烈的运动。
(5)既然大雾能给人们带来危害,那么人们能不能消除迷雾呢?回答是肯定的,可以进行人工消雾。所谓人工消雾,就是指用人工影响的方式消除局部区域内的雾以提高能见度的行为。雾可分为雾区温度高于0℃的暖雾和低于0℃的过冷雾。目前一般有三种消暖雾的方法:一、加热法。对小范围雾区采取一定的措施,加热空气使雾滴蒸发而消失。二、吸湿法。播撒盐、尿素等吸湿物质作为催化剂,产生大量凝结核,水汽附着在凝结核上成为大水滴。三、人工搅动混合法。用直升飞机在雾区顶部缓慢飞行,把雾顶以上干燥空气驱赶下来与雾中空气混合,促使雾滴蒸发消失。
文章分四个层次介绍了“迷雾”,请分别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一、四层的内容。



 

 



雾的危害

 

 

 
举例说明第(1)段中主要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作用?
第(2)段在说明雾的形成与消散过程中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文章在说明雾的危害时,略写了对交通的影响,详写了对人的危害。这样处理详略的理由是什么?
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是怎样体现语言准确性的?
(1)在有雾的天气里,人们应适当停止一些户外活动,尤其是一些剧烈的运动。
(2)据测定,雾滴中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的比例,比通常的大气水滴高出几十倍。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说明对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遥感卫星》,完成后面问题。(共5分)
①信息技术革命,是传送信息技术的更新,是获取信息手段的突破。获取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些深层次关键信息是至关重要的,遥感卫星就是人类获取重要信息的重要工具。它【甲】【乙】【丙】
②我国宝成铁路自建成以来,长期被滑坡、塌方灾害困扰。长期以来,铁道专家一直找不出内在原因,只能在灾害与维修的怪圈中折腾。然而在我国发射的返回式遥感卫星拍摄的照片上清晰地显示,这条铁路一些地段处于地层的断裂带上,于是铁路部门立即对此采取了加固地层的措施,才从根本上减少了山体滑坡时事故的发生。
③利用遥感卫星进行国土普查,是人类获取信息的另一重要途径。例如,我国对于青藏高原等人迹罕至、自然条件恶劣之地进行普查,遥感卫星提供的一幅照片的覆盖面积是航空照片的140倍,只需1人用3天时间就可以完成解译判读工作;如用飞机航拍,则需30人用几个月时间;如用人工则需几年。
④我国石油地质队员在对柴达木盆地“伊克雅乌汝”油气构造进行调查时,26人苦战4个月,才测出568个点,以此绘制成五万分之一的地质图;而卫星用一张照片就把情况看清。
⑤我国考古工作者还利用遥感卫星图片,发现了一批古代遗迹。比如内蒙古昭乌达盟附近的一座被黄沙深埋的古城,在遥感卫星照片上被发现,并确认是元朝忽必烈为其女儿鲁国大长公主兴建的应昌古城。
阅读全文,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应填写的语句是()。(只填序号)
①代替人们勘察无人区的情况
②远在太空就可以看清人们在地面察觉不到的地质断层
③发现地下的石油、古迹
答:【甲】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__
说说第④段中“而卫星仅用一张照片就把情况看清”一句中“仅”字的好处。


①每天午饭后,女儿就会自己回房间睡觉,睡觉之前自己到浴室洗手,洗脚。一天,她撒了个娇,要我抱着她洗。于是,我一只手抱着她,一只手打开水龙头给她洗脚。女儿的脚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悄悄地长大了,记得她刚出生的时候,粉嫩的脚丫子放在我的手掌心,轻轻一握,像一颗大白兔奶糖嵌进我的手心。
②女儿的脚上沾满了灰,还有她用笔画出的各种墨水的痕迹。我抹了几滴沐浴乳,打一个小圈圈,就冒出来几个小泡泡,女儿高兴极了,咯咯直笑。
③我想,在我的小时候妈妈也曾这样给我洗脚吧,可是我却没有一丝印象。不知道等女儿长大了,是不是也同如今的我一样,不记得我为她洗脚的事了呢?
④18岁那年,爸妈在外打工,读书放假回家的我和爷爷奶奶同住。一个冬天的晚上,我第一次给爷爷奶奶洗脚,那是两双干瘪的脚,因为没有肉,所以血管显得格外的粗,脚后跟是厚厚的茧。我用热水给他们的脚泡得通红,然后帮爷爷奶奶剪了脚趾甲。现在都记得爷爷笑得很开心的样子,稀疏的胡子一翘一翘,嘴都合不拢。奶奶乐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细缝,“呵呵”的笑声不绝于耳。
⑤第一次给爸爸洗脚的时候,我都已经当了妈妈了。婚后两年,爸爸才来我的家,大热的天,他坐了几十个小时的火车。到家的时候我们都很累了,他说感觉他的腿麻木得很,我一看,原来长时间坐着,他的小腿都已经水肿了。于是我打来一盆热水,倒了些白酒和盐给他泡脚。
⑥记得小时候全家人会围在一起泡脚。大大的洗脚盆,热气腾腾的水,爸爸的大脚占据了盆的一半。我怕烫,不敢把脚放进水里,一直踩在爸爸的脚背上。父亲当年的大脚如今也不大了,我的脚比爸爸的脚小不了多少了。我准备给父亲脱袜子的时候,父亲把脚挪开了。我把父亲的脚拽了过来,他又固执地把脚别了过去。直到我再次摁住父亲的脚,他才不再动了。父亲当年厚实的大脚板不知什么时候变得干瘪起来,当年泡脚之后红润的脚背已经变得黑而瘦,当年一个个强劲有力的脚趾头,关节部位不知什么时候长出了一个个的突起。这些突起的顶部又都长出了大小不一的茧,仿佛一个个历经风雨后破损不堪的小帽子。因为水肿的关系,所以脚背高高地鼓起来;因为穿的皮鞋不透气,有点真菌感染,很多地方都脱皮了。我给他的腿捏了一遍,然后用毛巾擦干,修剪好脚趾甲,抹上药膏。透过水汽,分明看见父亲眼圈微红。他嘴唇微微动了动,似乎想说出什么话来,但终于什么也没有说。
⑦这是我第一次给爸爸洗脚,长到24岁第一次给爸爸洗脚!
以前做老师的时候还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让回家给爸爸妈妈洗脚。我是晚了多少年才完成的这个作业啊
⑨而我的女儿,什么时候也会想给我洗一次脚呢?
(有改动)
作者叙述了给亲人们洗脚,传递亲情的经历。参照所给语句,梳理文章内容。
①一天午后,“我”给女儿洗脚,女儿很高兴。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第⑥段,说说“固执”一词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理。
阅读⑤—⑧段,第⑧段画线句子与前文的哪两处相照应?(把原文抄写在下面,字迹工整清楚)(3分,含书写1分。)
答:第一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全文,从“我”对亲人的照顾中,可以看出“我”是怎样的人?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阅读《济南的冬天》选段,完成后面问题。(共7分)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④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作者将济南与北平、伦敦和热带相比,突出了济南冬天的哪些“奇迹”和“怪事”?
作者对济南冬景生动形象的描写,表达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请以画线句子为例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后面问题。(共9分)
①北京市环保局从2012年1月21日开始通过监测中心网站等实时发布PM2.5研究性监测小时浓度数据。一时间,专业术语“PM2.5”成了媒体和百姓谈论的话题。那么,PM2.5究竟指的什么?它对人类的生活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②首先要了解的一个词是“PM”。PM是“颗粒物质”的缩写,PM10代表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悬浮颗粒,被称为粗颗粒物;PM2.5指直径小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也被称为细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③在现代城市里的众多污染物来源中,颗粒污染物是最常见的,也是最主要的污染来源。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而PM2.5产生的主要
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如机动车尾气、燃煤等。有数据表明,上班高峰期汽车尾气排放能迅速提高空气中pm2.5的含量。也有专家指出下午2点至4点,属于PM2.5浓度最低的时段。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PM2.5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④现代医学证明,含有高浓度超细颗粒(PM2.5)和大颗粒(PM10)的空气对人体会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健康伤害。直径大于10微米的颗粒通常不会进入人体的呼吸道和肺部,因为我们的呼吸器官可以对它们进行有效的过滤和阻拦,它们只会对我们的眼睛,鼻子和嗓子造成潜在威胁。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也可能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PM2.5除了【甲】,它还能【乙】。因为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 PM2.5),不易被阻挡,并且携带细菌微生物、病毒和致癌物,可抵达细支气管壁,干扰肺内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世界卫生组织在《空气质量准则》中指出:当PM2.5年均浓度达到每立方米35微克时,人的死亡风险比每立方米10微克的情形约增加15%。一份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称,PM2.5每立方米的浓度上升20毫克,中国和印度每年会有约34万人死亡。
⑤PM2.5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有更大影响。虽然肉眼看不见空气中的颗粒物,但是颗粒物却能降低空气的能见度,使蓝天消失,天空变成灰蒙蒙的一片,这种天气就是灰霾天。虽然空气中不同大小的颗粒物均能降低能见度,不过相比于粗颗粒物,更为细小的PM2.5降低能见度的能力更强。当颗粒物的直径和可见光的波长接近的时候,颗粒对光的散射消光能力最强。可见光的波长在0.4~0.7微米之间,而粒径在这个尺寸附近的颗粒物正是PM2.5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PM2.5是灰霾天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有删改)
联系上下文,在文章第④段【甲】【乙】横线处分别补写一个恰当的语句。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第④段划线句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请选择其中一种,分析它的作用。
阅读下面材料,分析他们的锻炼是否合适,请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说明理由。
【材料】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注意锻炼身体,尤其是退休人员,常常选择在早上七八点或晚饭后七点左右去户外锻炼身体,或是马路边遛弯儿,或到立交桥下扭秧歌。

阅读《看自行车的女人》,完成后面问题。(共11分)
看自行车的女人
梁晓声
①想为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什么的念头,已萌生在我心里很久了。
②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北京一家医院前的人行道上。一个胖女人企图夺她装钱的书包,书包的带子已从她肩头滑落,搭垂在手臂上。身材瘦小的她双手将书包紧紧搂在怀里,以带着哭腔的声音叫嚷:“你不能这样啊,我每天挣点儿钱多不容易呀!”她40多岁的样子,穿着一套旧迷彩服,戴着一顶旧迷彩单帽。脚下是一双老式旧布鞋,没穿袜子,脚面晒得很黑。帽舌下,她的两只眼睛,显出莫大的无助和惊恐。
③我从围观者的议论中听明白了两个女人纠缠的原因:那胖女人存车时,忘了拿放在车筐里的包,包丢了。她认为这个看自行车的外地女人应该负责任,并且怀疑是被她藏起来了。
④胖女人一用力,终于将看自行车的女人那书包夺了去,她将一只手伸进包里去掏,却只不过掏出了一把零钱。“当”的一声,一只小搪瓷碗抛在看自行车女人的脚旁,抢夺者骑上自己的自行车,带着装有一把零钱的别人的书包,扬长而去。看自行车的女人追了几步,回头看看一排自行车,慢慢走回原地,捡起自己的小搪瓷碗,瞧着发愣。忽然,她把头往身旁的大树上一抵,呜呜哭了,是那样委屈、无助、伤心……
⑤第二次见到她,是在一家商场的自行车场。我因没买到合适的东西,带着的一百元钱也就没破开。取自行车时,我歉意地说:“忘带存车的零钱了,一百元你能找得开吗?”我以为她会朝不好的方面猜疑我,因为一个人从商场出来,居然说自己兜里连几角零钱都没有,不大可信的。她望着我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那就不用给钱了,走吧走吧!”她当时那笑,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们许多人,不是已被猜度惯了吗?偶尔有一次竟不被明明有理由猜度我们的人所猜度,于是我们自己反倒觉得很稀奇了。每每的,竟至于感激起来。我当时的心情就是那样。应该不好意思的是我,她倒那么不好意思。
⑥后来我又去那家商场,付存车费时,我说:“上次欠你两毛钱,这次一起付给你。”我之所以如此主动,是我觉得她肯定记得我欠她两毛钱的事,若由她提醒,我会尴尬的。不料她又像上次那样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不用啊,不用啊!”硬塞还给了我两毛钱。我将装东西的纸箱夹在车后座上,忍不住问她:“来北京多久了?……还不到半年。”“家乡的日子怎么样?”“不容易啊……再加上我儿子又上了大学……”她将“大学”两个字说出特别强调的意味,一脸自豪。我推自行车下人行道时,觉得后轮很轻,回头一看,她正替我提着后轮呢。骑上自行车刚蹬了几下,纸箱掉了,她跑过来,从书包里掏出一截塑料绳……
这年寒冬的一天,北风呼啸着席卷着这北方的城市,纷纷扬扬的大雪在风中肆意飞舞。那个雪后的晚上,单位一位退休摄影师给我打电话,让我替他写一封表扬信。他要表扬的,就是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我到那家商场去,遇到熟人聊了一会儿,竟忘了取自行车,拎兜也忘在车筐里了。拎兜里的几百元钱倒没什么,关键是我洗的三百多张老照片啊!干了一辈子摄影,那些老照片可都是我的宝呀!天黑了我才想起来!急忙赶去,你猜怎么着?就剩我那辆车了!商场早关门了,看车的女人在冷风中站着,抱着我的拎兜,守着我那辆旧自行车。人心不可以没有了感动呀,是不是?人对人也不可以不知感激呀,是不是?”他在电话里言辞恳切。
⑧不久前我又去那家商场,见看自行车的已经换成一个男人了。我想问原先那个女人到哪里去了,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问。我祈愿她永远也不会再碰到什么欺负她的人,比如那个抢夺了她书包的胖女人。
⑨阳光底下,人与人应该是平等的。弱者有时对这平等反倒显得诚惶诚恐似的,不是他们不配,而是因为这起码的平等往往太少,太少……
(有删改)
这篇文章中,作者回忆了一个看自行车的女人的四件事情。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件的主要内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她知道我没零钱时,免收我的存车费。
③她不要我补给她的存车费,还帮我抬车、捆纸箱。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分析文章第⑦段划线句子的作用。
请结合第④段和第⑥段分析作者是怎样生动描写出“看自行车的女人”这一人物形象的。(字数不超过100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